新华网南宁9月30日电(记者潘强)宽敞明亮的村屯道路、整洁干净的家庭院落、秀美青翠的山村风光……金秋时节,走进广西南宁那陈镇那坛坡,眼前的小山村被葱郁的树林环抱,村里的外墙统一刷成了乳白色,道路两侧的鲜花含苞待放。那陈镇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实现了由“脏乱差”到干净整洁的“美丽蜕变”。
那陈镇只是广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集中开展生态乡村建设,重点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探索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
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尤其如此。据测算,广西农村每天产生垃圾约1.63万吨,清运量仅0.34万吨,约有80%的生活垃圾被随意扔弃。
李加礼是那陈镇的第一位保洁员,他所处的那坛坡也是广西最先进行生态治理的乡村之一。“原来的那坛坡,垃圾堆积成山,臭水沟四处可见,也没有水泥路。”李加礼说,2013年开始,村里开始进行“美丽乡村”生态整治。
“村民要在短时间内转变观念非常困难。”那坛坡村主任李加智说,治理初期,李加礼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召集村民开会,给大家普及清洁知识。“刚开始很多村民都不配合,垃圾照样乱扔,生活废水依旧乱排,整个村庄的环境依旧脏乱差。”
一段时间的宣传后,那坛坡的每家每户都将垃圾自行扔到垃圾箱,村民开始集中处理垃圾,同时因地制宜在河道一侧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水源水质。
以往恶臭的垃圾堆不见了,臭水沟的水变少了,村民们亲身感受到了生态治理带来的益处。李加智说,思想转变后,村民意识到不修路,生态治理还是“白搭”。
经过村里“一事一议”集体讨论后,由那陈镇部分出资,村民部分筹资修建水泥公路。不到半年,宽敞明亮的硬化路面就像一条条长龙蜿蜒至各个村落。
“环境越来越好,常年外出务工的村民更愿意回乡找出路。10多名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相继回到家里,种植西瓜、火龙果。”2013年回乡培育西瓜苗的李树生说,路修好后,水果蔬菜能很方便地运送到城市,销路好了,种植的人就多了。他一边培育瓜苗一边种西瓜,年收入8万多元。
李加智说,目前,村里的青年多数依靠培育西瓜苗致富,有的家庭一年可以培育10余万株,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村里目前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7000元。
不仅仅在南宁,在桂林、柳州等地的村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掩映,道路宽敞整洁,家家户户都能喝上干净的饮用水,大部分村庄都有自己的致富之路,农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生态乡村建设只是“美丽广西”活动的一部分,接下来,广西还将开展“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不仅使乡村具有山水田园之美、人文乡愁之美,还要使群众生活更加富足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