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山论”越来越火。两座山,分别指的是“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2005年8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文章中提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又多次提及“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两座山论”已经成为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绿色新政的核心理念。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把“绿水青山”放在“金山银山”之前,强调前者才是生存发展的基石,而不是实现后者之后才兼顾考虑的对象。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出现矛盾时,就“宁要绿水青山”。
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工业革命以来的几百年里,全球各地掀起的工业化、城市化,更普遍反映出粗放式发展特征,按照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的观点,就是“绿水青山”损失的代价未能计入发展成本,因而在创造出丰裕物质文明成果、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突出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等生态环境问题。罗马俱乐部1972年发表《增长的极限》,警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无法长期持续,但这份警告在其后较长时间内,被更多人忽略,甚至被认为是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繁荣的别有用心之举。直至21世纪初,人们还在宣扬“世界是平的”,倾向于相信现有发展模式长期可行,认定全球化贸易会创造普遍富裕,推动社会和文化进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资源和环境危机也变得相当突出,人们这才意识到,没有“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亦不可得。
另一方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不矛盾。保护生态前提下,将倒逼工业化、城市化趋向精致化方向发展,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不仅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将提高质量效益,增强竞争力。例如,近代以来,很多国家都走过了一条依托高投入、高消耗及带来高污染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大量增加农产品产出的同时,造成农地污染严重,农产品的质量不高,也影响到农业持续安全生产经营。但从日本、欧洲一些国家20世纪后期开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来看,注重生态生产经营,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投入,确保产品安全,而且还能切实提高产出价值,有利于农产品后续实现品牌化、高附加值经营。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应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校、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015年4月25日,中央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一些专家的解读,这就是升级版的绿色新政。中信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主编的《绿色新政》一书。这本书就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新常态下,以绿色化为新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进行了深入解读,围绕生态文明、绿色化与创新引领、大数据时代的融合发展,全面剖析了我国全国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破除制约生态文化建设体制机制障碍的政策建议,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绿色新政、“两座山论”。
书中深入讨论了中国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困境及成因,指出唯有启动生态治理才能走出困境,并发掘了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的生态文化元素,阐释了生态文化的时代价值。正如书编者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生态哲学立足中国国情,扬起了西方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主客两分”,延续和传承了“天人合一”命题,走向“和合共生”。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自然-人-社会”和谐共存的发展形态,而今就应重构这样的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将人所依存的生存发展环境最终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本书推出了生态文明发展的生态“金三角”模型,即涵盖生活观、生产力、生态美三大指标,将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发展支柱融为一体的一个基本模型,由此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是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引导抑制过度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炫耀消费和奢侈消费,让绿色生活方式自觉化、自发化。二是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这其中,需要依照自然法则对经济社会系统进行革命性的重组和调整,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能量利用系统,使人类的活动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从降低污染和排放,最终实现零排放、零污染。三是加快推动生态环境绿色化。彻底扭转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态势。书中第六章围绕生态“金三角”模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文/郑渝川
从“两座山论”到绿色新政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刘艳秋
2015-09-12 00:03:48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