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重装备运输车首做阅兵保障 战车“坐车”去训练和受阅

来源:央视网 作者:李文学 编辑:李艳华 2015-08-25 21:43:59
时刻新闻
—分享—

  央视网特稿(赖瑜鸿 记者 李文学)炎炎夏日,北京郊外某训练场,热浪袭人。

  一场汽车与装甲的“激情对碰”正在上演,来自总后某汽车团的重装备运输分队正在与某受阅装备方队进行对接训练。这即是该分队首次参加阅兵保障任务,也是我军阅兵史上首次动用重装备运输车投送受阅装备。尽管他们已经多次经历重大演习任务的锤炼洗礼,但在训练中同样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该团团长丁庆顺介绍说:“为了把新型装甲装备安全投送到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精准极致,确保万无一失。”

  180多个零部件实现零故障确保万无一失

  阅兵是国之大典。分队领导认识到,作为阅兵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装备运输事关装备方队能否顺利完成受阅,事关党和国家的荣誉,不容有一丝一毫差错。

  今年4月,受领任务后,分队闻令而动,迅即开展了一系列直前准备。严把政治审查关、身体素质关、驾驶技能关、作风纪律关,层层选拔、择优抽组全面过硬的骨干力量。

  “虽然我们不能像受阅方队那样,在天安门接受习主席和祖国、人民的检阅,但我们也是在接受另一种检阅,就是检阅我们分队遂行运输保障的能力,就是检阅我们官兵的作风纪律精神风采,我们必须牢记习主席首战必胜,打个漂亮仗的指示要求,大力弘扬团队任务重于生命、事业重于家庭、使命高于一切的优良传统,坚决完成好此次任务。”分队思想动员会上,该团政治处副主任林晓伟这样说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思想上的统一认识,官兵们精神振奋,努力投身到阅兵保障备战训练中。

  正式阅兵的日子越来越近,分队组织骨干力量,对参加任务的全部车辆进行逐台逐部件地全面检查保养。“每台车有180多个零部件,哪一个部件出了情况,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运输的安全和受阅效果,所以必须严查细抠,全面过‘筛子’,把潜在隐患找出来。”该团参谋长万立军对记者说道。

  一次训练结束,助教韩传锐像往常一样带着副驾驶员对全车进行例行检查,突然发现气压表的指针没有指向正确的数值,经验丰富的他本能地反应,“不好,气路漏气了”,迅速检查了全车气路。一般气路漏气都会发出“咝咝咝”的声音,通过简单的听觉能力就能很快锁定漏气部位并进行处置。然而这次因为漏气不明显,听觉辨别的方法不管用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连队战士在长期的检查维护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其中有一种叫“气泡检测法”的妙招就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是将少量洗衣粉倒入水中充分搅拌后浇到气管上,哪儿部分冒起气泡就可以判断漏气的部位了。按照此法,韩传锐和他的副驾驶员很快就检查出漏气的区域,原来是密封圈接口细微松动,三五两下子就解决了问题。

  不带隐患上路,不让故障过夜,一切问题归零。分队领导立下军令状,和每一台车驾驶人员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对每台车辆都完善了档案资料,建立了数据库,落实了每日车辆检查整治登记制度。记者在登记簿上看到,8月份,官兵共发现排查各类问题隐患100余次,确保了车辆全天候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30公分彰显严格标准保证装备完好无损

  “嘟嘟……”随着一声急促的短哨,装载地域教学示范现场,只见分队长王鹏双手持指挥旗,自胸前左右同时落下,两名驾驶员离开驾驶室,迅速跑到指定位置就绪,捆绑加固正式开始了……

  “捆绑加固一般分为理清装载程序,细化装载分工,明确捆绑方式,注意安全事项四个步骤……”,王鹏一边指挥,一边给受阅装备方队的战士讲解装备捆绑要求。

  与此同时,正在示范的驾驶员们放下车板尾部支腿压在垫木上,小心翼翼放好渡板,准备好捆绑加固器材,等待装备驾驶上平板。在指挥员的引导下,一台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慢慢驶上了平板,待突击车停好后驾驶员在四个车角准确地放上垫木,收紧垫木紧固带,用紧固器在装备前后位置进行交叉捆绑,尔后收起支腿和渡板,装载捆绑加固完毕,整个操作过程紧张娴熟、一气呵成。

  “以往在与装甲部队进行对接训练捆绑加固时,只要捆绑结实牢固就行,操作简单高效。此次任务不同以往,为了装备不被刮擦表面、磨损涂漆、影响外观,我们在捆绑加固时进行了两项改进:使用钢丝绳和加大装备与汽车鹅颈的距离。”该团运训股长唐亚鹏介绍到,为了保证承运装备完好无损,大家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最佳捆绑加固方法。

  原来,分队所承载的履带装备因为阅兵需要,统一在突击车前端挂钩附近装有摄像头、标齐等专用设备,如果捆绑在挂钩上极易碰伤、刮坏设备。经过大家积极献计献策,改为使用柔韧的钢丝绳捆绑固定在前侧履带上,有效避免了各种问题。此外,为了防止行进中承载装备与汽车磕碰到,多次装载捆绑试验后,装备与汽车鹅颈之间的距离也由15公分扩大到30公分。

  68公里见证投送保障精准高效

  68公里,是装载车场到预定卸装地域的距离。

  为了确保预演和正式阅兵期间安全高效输送受阅装备,分队未雨绸缪,制定了详细的行驶路线图和输送计划方案,前后进行了4次勘察路线路况,并反复推演论证。

  19日凌晨,驾驶员李向南接到任务,他将驾驶装载有履带步兵战车的重装备运输车到预定地点,进行第一次现地推演。

  出发前,他仔细检查了灯光、仪表、油料、附属油料、轮胎气压、装备捆绑加固等情况,同时准备好各类灯泡、保险、连接气管、气管接头、弹簧气管等备用器材。李向南驾驶的是“尾车”,因为装载突击车后车辆整体超高,在编队行驶过程中他还要为前车进行情况预报。如果路上遇到高架桥,后车驾驶员拿手电筒照亮前车顶端与桥梁的距离,判断能不能通过前方桥梁,然后将结果告知前车驾驶员。

  夜间行驶是重装备运输车驾驶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细心的李向南在前期的勘察路线阶段,他就将路上的显著的标志物记在脑子里,哪里有拐弯处,哪里是上下坡,哪里快到高架桥了,他都了然于胸。

  高压线、电车线、景观处、道路两侧绿化带枝枝叶叶……一路上风险同伴,他沉着冷静应对,顺利到达预定卸装地域。此后,在该地域进行了车辆定位划线和人员装备配对。

  “向预定地域机动过程中,会经过两个收费站,因为通道过窄,不能快速通过,只能减速拉距,一台一台慢慢地通过,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车速车距……”回到训练场,李向南详细地给其他驾驶员介绍路况和交流心得感受。

  根据阅兵联指的统一安排,装备转运主要在夜间组织实施,针对这一特点和要求,分队在直前准备时,就将夜间驾驶训练作为重中之重的科目实训精训。除了白天8小时的场地驾驶训练,还增加了夜间一般道路驾驶,主要是熟悉夜间道路环境、车辆灯光使用,适应驾驶昼夜变化,提高驾驶员抗疲劳能力;模拟驾驶训练,模拟任务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道路情况,设置了限窄、限高、限宽等路障,锤炼驾驶员过硬的驾驶技术和沉着冷静的心态;还有车辆应急训练,模拟车辆编队行驶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故障情况,设置各种险情难题,提高驾驶员随机应变情况处置能力和指挥员组织指挥能力。

  首次参加重大任务的下士王瑞杰,说起第一次夜间驾驶训练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夜间出车,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时,我事先没有预判好,仍然像在平路上一样驾驶,导致车辆颠簸严重,没有按照驾驶规范要领操作。”为此连长严厉批评了他,并耐心地给他讲解:“过凹凸路段时要提前踩自动,慢速通过后再轻踩油门加点儿速度,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早了晚了都不行。”

  “有了那次刻骨铭心的教训,我现在只要一出车就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发挥最好的驾驶水平。”王瑞杰面露微笑,对记者说道。

  2次推迟婚礼誓为阅兵保障护航

  俗话说,结婚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但在上士张万洋的眼里还有比这更重大的事。

  张万洋是分队二排的一名驾驶员,三十多岁的年龄却仍是个单身汉。经人介绍,好不容易认识了家乡的一位姑娘李兰兰,双方父母商定今年“五一”给他俩完婚。孰料4月初,连队接到通知要执行今年抗战胜利70年阅兵保障任务。作为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驾驶大拿”,张万洋肩负着培训学兵、整修车辆等任务,忙的脱不开身。

  “参加任务,推迟婚期!”张万洋与妻子商量后,毅然下定了决心。

  “请帖早发出去了,如果取消了,我们在亲朋好友面前还有什么脸面。”李兰兰的父母说啥都不干。“你的年龄都这么大了,有什么事情比自己的终身大事重要。”

  张万洋的父母也多次“勒令”他回去完婚,一直孝顺听话的他这次不听劝,顶住压力,宁愿逃婚也决不当逃兵,“结婚和阅兵保障都是大事,如果不回家结婚,就算是逃婚;如果不参加阅兵保障,就是一名逃兵,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能参加这样光荣的任务也许我这一辈就这一次机会,我决不能放弃”。

  好在张万洋和李兰兰感情基础较好,李兰兰也是一位通情达理的姑娘,多次对其父母做思想工作,还经常安慰张万洋:“放心去吧,毕竟部队有部队的纪律,你能参加这样的任务我也感到光荣,推迟婚期没关系,但只要你圆满完成这次任务,再晚我都会等你!”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临出发的前一天,分队三排战士刘源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六岁的孩子运动时不慎摔倒,造成右脚骨折。雪上加霜的是,从妻子那里得知,父亲因为长期腿痛,被医院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综合征。听着电话那头妻子的哭诉,想到妻子瘦弱的肩膀要独自承担照顾生病的老人和孩子的重任,刘源心乱如麻。对妻子的愧疚,对父亲孩子病情的担忧,让一贯坚强的他泪湿眼眶。

  “家里不用担心,家人和医生把我照顾的很好,你安心阅兵保障任务,一切以任务为重……”曾经是军人的父亲深知儿子参加任务的责任和压力,在电话里安慰他。刘源也正像父亲说的那样,不但不断提高自身驾驶水平,还主动帮带其他同志,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分队一排长余兵在此次任务期间,恰逢妻子临产,这一重要时刻,不能在妻子身边悉心照料她,余兵感到实在对不起妻子。“谁家没个困难,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此时哪能分心走神。”他感慨地说:“回报妻子和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干出优异的成绩,军功章背后有妻子的一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