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区域空间的衔接。按照国家“三区一高地”的定位要求,湘江新区不仅属于湘江西岸,更属于长沙市和湖南省。因此,对湘江新区的未来发展及其辐射力、影响力,不能局限于其490平方公里的区域来审视,而应放在长沙市、长株潭乃至全省甚至更广阔的层面来观照,加强其与外部空间的对接。就湘江东西两岸的交通衔接而言,鉴于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港口均在湘江东岸,应加快湘雅路、人民路、劳动路等过江通道建设,加强湘江新区通往机场、高铁站的快速路改造,优化地铁路网结构,实现长沙东西城区的无缝对接。就区域层面而言,一方面,应加快推进长株潭城际铁路、坪塘大道、洞株路建设,尽快启动湘潭、株洲市内轨道交通,并实现与长沙地铁的零换乘,增强长株潭交通连接,实现综合交通一体化;另一方面,应抓好京港澳高速复线岳长段、石长铁路复线、长益常城际铁路等建设,加强湘江新区与岳阳、益阳、常德的衔接,努力提升湘江新区带动长沙、辐射环长株潭城市群的能力和水平。
注重城市亮点的打造。湘江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过程中应突出两型引领,重点控制生态底线和历史文化底线,彰显“山水洲城”的自然之美、建筑之美、空间之美。一要打造优美妩媚的岸线景观。坚持岸线资源与洲岛资源一起规划建设,实现洲岛风貌与岸线格局的相互呼应,打造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的“百里滨水走廊”;二要彰显魅力无限的生态之美。严格控制岳麓山、谷山、大王山等山体开发,严格限制山体周边建筑的开发高度,保护梅溪湖、洋湖等湿地资源,加强生态廊道和绿道网建设,重点保护天心阁—岳麓山、市政府—岳麓山等多条视线通廊,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山相拥、城水相依的空间格局;三要活化传统建筑的文化之美。西汉王陵、岳麓书院、湖南大学传统建筑群等都是湘江新区弥足珍贵、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长沙千年古城的见证。一定要通过保护利用好这些资源,提升湘江新区的文化软实力,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新。
注重产城校城融合。产业集聚、高校云集是湘江新区的重要特色。湘江新区的产城校城融合应坚持以园区校区为载体,以设施配套为先导,以集聚人气财气为目的。应加强校企联姻,依托高校优质科研资源,做大做强长沙、宁乡、望城等国家级产业园区,着力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和研究设计、教育培训、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岳麓山大学城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建设水平,吸引更多人才在大学城创新创业,打造湘江新区“硅谷”。不断完善园区的住房、教育、医疗、休闲等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园区向现代城市功能区转变,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