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湖南好人”:诠释好干部的“最大公约数”

来源:红网 作者:贺弘联 编辑:夏熊飞 2015-07-13 19:02:02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县委书记的话题有两大舆论热点,一个是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并提出四点要求,即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做习总书记要求的“四种人”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一个是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节目《湖南好人》聚焦的8位湖南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县委书记、老县长的三大共性特征,即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总结的“崇尚严实、敢于担当、两袖清风”,不仅迅速激起了湖南官场对好人与好干部的标准深思,也激起全国舆论场对于好干部特别是好县委书记的深度聚焦,从而成为舆论热评热议的热点话题。
  
  如果说,习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四点政治要求,是对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政治定位,那么湖南卫视《湖南好人》节目盘点的8位老县委书记、老县长的三大共性特征,则深刻回答了习总书记为何要大力推进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根本所指,深刻地回答了一个经得起历史沉淀的好干部的“最大公约数”到底在哪里。
  
  这是一个新闻人以其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对于好人与好干部这一永恒话题的纵深审视,也是一种凝聚着最大公约数的铿锵回答。8位老县委书记、老县长集体彰显的严谨务实、一心为民的作风,就是在践行如何做政治的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他们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品格,就是在践行如何做发展的开路人,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境界,就是在践行如何做班子的带头人。在我看来,8位老县官的镜头与故事,不仅大写了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好官,而且传递出一个强烈的时代信号,只有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总书记“四种人”的为官要求,才是赢得历史沉淀的“最大公约数”。
  
  湖南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同志曾经用他的一生告诫我们: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湖南好人》再次证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湖南卫视为我们呈现的这八位县官都是我们老百姓称道的好人,他们心中想到的永远是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他们做的永远是为人民造福的事。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爱,他们的思想永远是人民利益为第一,他们是让我们老百姓温暖的好人。其实,正是因为他们首先成为了“湖南好人”,最后才能成为“湖南好官”,成为湖南官员的精神高地,成为湖南好官的一座座标准金字塔。
  
  实践表明,从好人到好官,标准可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有一条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必须要经得起“最大公约数”的最终衡量。其实,“最大公约数”不是别的,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万事民为先。
  
  湖南8位老县官的履职故事就是万事民为先的典范:明知自己将退居二线,还要赶在新班子组建之前搞好灾后重建工作;打破常规,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开发张家界旅游资源;宁可拘留阻工的老娘,也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突破条条框框,率先打开了湘南山区一扇朝南开放窗口……这些老“县官”们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些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就是任何一个时代好官的最大公约数,他们用自己的“好作为”开辟了一个地方工作的崭新面貌。
  
  同时,这些“好作为”,恰恰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可以说,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些“湖南好人”身上已经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变成了创造新天地的具体智慧。换句话说,24字在他们身上已经不是干枯的词语,而是闪烁着价值观光辉的精彩形象。他们用自己的工作精神谱写富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敬业,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传递友善。
  
  毋庸置疑,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核心价值的实践程度就决定了其被人们赞誉的程度。地方发展了,环境改善了,经济繁荣了,“湖南好人”的核心价值光芒闪现了,当然会赢得民众的衷心赞誉。回照现实,对于当前我们的一些官员为官不易的感叹,《湖南好人》节目不啻于给了一个响亮的回击。他们以自己的成绩告诉我们,两袖清风、干成事业,才能做好人,也才会做好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而今湖南的各项改革已经到了“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改革决策的酝酿、出台与实施都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让我们在为这些时代的开路人、“湖南好人”由衷点赞的同时,切实以这些“湖南好人”为标杆,为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文/贺弘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