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员“重潜”时,同时有三个伙伴配合,随时取得联系,确保潜水员安全。 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彭玮蔚 实习生 叶磊 通讯员 胡富君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不少人都见过身着潜水装备下水执行任务的潜水员。在许多人看来,潜水员能接触到一般人接触不到的水下世界,很是风光。日前,“东方之星”游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后,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接到救援命令后火速出发,与时间赛跑,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临危不惧,赢得了社会的赞扬和尊敬。
那么,潜水员的真实生活究竟是怎样?昨日,记者对长沙官方唯一一支防汛抢险潜水队——宁乡潜水队进行了深入采访,带您了解他们工作的真实场景。
辛苦:重潜设备重约80公斤
上午9时,记者来到宁乡县防汛抗旱服务中心,这里是宁乡潜水队的大本营。“宁乡县是全省水利农业大县,所以1989年成立至今的宁乡潜水队是长沙唯一一支官方潜水队。”宁乡县防汛抗旱服务中心主任易明灿介绍,目前全队共有潜水队员12人,潜水设备10台套(重潜4台套,轻潜6台套),担负长沙及周边地区水下应急抢险业务。潜水队是全省同行业中人员最多、设备最齐、业务范围最广的,至今仍保持单人年度潜水作业次数最多、下潜深度最深50米的全省纪录。
9时30分,潜水员的日常练习在宁乡县白马水库进行,训练项目是重潜。“潜水有轻潜和重潜之分。”易明灿介绍,重潜指的是携带包括压缩空气瓶、浮力调节器、呼吸调节器等潜水。潜水员聂文武和闵旭江将一套重潜装备从车上抬了下来。“这么重?”记者上前试了试,不使出全力根本抬不起来。“一套重潜设备重约80公斤,包括头盔、潜水服、铜鞋、压铅、氧气罐等。”聂文武说。
据悉,一次重潜下水作业需要4个人协作配合,一人下水,一人负责气罐,一人负责信号绳,还有一人负责对讲机。
细节:上岸必须缓慢浮出水面
套上潜水服,肩上套金属垫圈、拧紧潜水服密封圈、手腕扎上防水带,然后戴上金属头套,接通氧气阀,系上安全绳索……聂师傅双手拉着绳子缓缓走下水,5分钟后,聂师傅到达了水下约10米左右的深度。由于是演练,在水下呆了10分钟后,聂师傅缓缓浮出了水面。“水下作业完成后,浮上水面也很有讲究,不然也会遇险。”易明灿说,必须从水底缓慢浮出水面,上浮的速度不能超过呼吸时产生的气泡到达水面的速度,否则很容易因为压力的骤然加大,导致口吐鲜血,甚至丧命。
上岸后,几名队友开始为聂师傅解开头盔处的螺丝,并摘下头盔,其中一名队友拽着他手腕处的潜水服塑胶袖口,使劲一拉,聂师傅奋力一挣脱,潜水服才离开其身体。七八分钟后,整套潜水设备才彻底脱下来。
风险:潜水员可能遇到各种突发状况
湖南水库众多,水利工程设施维护是潜水员们的基本业务之一。“由于独立地下作业,潜水员必须具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卡在水下、维持生命的皮管被绕住、潜水服被异物刮破漏气或进水、气阀门失控等各种突发状况,要及时冷静应对。”闵旭江说。“在地下最为担心的是气阀门失控,过分充气会将人员吹成气球,而断气会造成窒息危及生命。”
易明灿表示,潜水员这个职业表面上看起来很酷,但作业时可能遇到的危险,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多年的水下作业,潜水员也一般都患有风湿、减压病等职业病。
困扰:队伍老龄化,难以补充新鲜血液
潜水队队伍老龄化、队员没有编制……说起现在潜水队存在的问题,易明灿有些担忧,由于花费较大,工作风险大,全省不少地区的潜水队都因为资金和人员问题而解散。
“宁乡潜水员平均年龄都在45岁左右,今年初,潜水队曾经想招聘两名年轻人补充新鲜血液,但由于没有编制,年轻人都不愿意来。”易明灿说道。既然工作这么危险,为什么潜水员们还要坚持?聂师傅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是职业潜水员、救援队员,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但由于工作特殊,各保险公司对他们都拒保。易明灿介绍,宁乡县潜水队队员工资是由宁乡县水务局水利建设总公司发放,每次水下作业后由县防汛抗旱服务中心给予补贴,如今他们享有的保险仅仅就是一份水利工程施工保险。
据悉,潜水员购买保险存在的问题是全省乃至全国普遍存在的。记者了解到,大部分保险公司对高危行业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某保险公司规定: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攀岩、蹦极等高风险运动导致身故的,保险公司对该被保险人保险责任终止,并向投保人退还该被保险人的未满期净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