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湖南职业教育发展新探索(3):非遗传承勃发生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余蓉 编辑:王娉娉 2015-05-15 09:02:25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湘西,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土家族织锦技艺、湘西蜡染、踏虎凿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闻名天下,却又都面临着传承日渐式微的窘境。

  5月8日,记者一行走进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处处看见湘西扎染、湘西木雕、苗族竹编、民族服饰、土家族织锦、苗绣等民族艺术文化作品,精巧又创意十足,让人流连忘返。非遗在这里,焕发着勃勃生机。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正有介绍,从2006年开始,学院就设立了民族艺术系,拥有服装设计制作、广告设计制作2个专业。2013年,又增设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3个专业全都绕着非遗项目搭台唱戏,开设相关课程。学院投资200万元,专设了500平方米的非遗展示厅,近1000平米的传统木雕、国画、苗画、织锦与苗绣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实战平台。

  学院将土家苗族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作为重点,研制开发了蜡染扎染模块、湘西苗绣模块、土家织锦模块、湘西木雕模块等课程模块。把非遗传承人请进来,湘西苗族鼓舞代表性传承人石惠云、湘西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彭晓君都在学院任教。大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这些传承人不仅给学院带来了技艺教学,也在推陈出新上获得了丰硕成果。骨干教师彭世雄设计制作的工艺作品《白鹭》(通草浮雕),获得“第二届湘西工艺美术大奖赛”铜奖,彭晓君的苗绣作品也获得“武陵山工艺品设计大赛”的最具民族特色奖。

  “但是学院目前只能依靠政府部门和个人的联系,将非遗大师们请过来。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让一大批非遗大师走进校园,我们还在摸索。”吴正有介绍,学院现正与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水云积极接洽,将以“大师工作室”的方式展开合作。

  学校为工艺大师提供场地和设备,大师们带着企业、资金和项目进驻,开办“大师工作室”,同时承担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既是工艺大师,也是企业家,同时又是实习指导教师。“我们希望能在传承非遗的同时,让这项文化产业得到发展,将文化需求转变为经济效益,能让双方共赢。”吴正有说。

  职院开办非遗专业,既是服务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院自身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现实需要。2013年,民族服饰(扎染)专业被评为首批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示范点;大量田野工作收集了文字30万字,图片3000多张,视频300多个,建立了湘西最健全的“湘西民间工艺美术数据资料库”。

  民族艺术系主任李巧云介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一直很抢手,很多当地民族服饰企业都是提前半年来学校招人,刚毕业能拿到3000元每月的收入。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也得到省委统战部的重视,学生实行学费5年全免。“我们的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也很厉害,有学生在企业工作几年后自己创业,现在年薪达到40万元。将来这个专业将侧重于对非遗产品的包装、宣传;进一步对接湘西产业发展。”

  在湖南省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非遗“踏虎凿花”传统工艺也被引入校园。2011年9月学校开设了“踏虎凿花”专业,由传承人邓淑芳执教。学校投入近1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工作室各种制作工具和教学设备,设立了“踏虎凿花”工作室,培养了200名左右的学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