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世界读书日来临,你的藏书终归何处?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硕 编辑:redcloud 2015-04-22 12:37:49
时刻新闻
—分享—

  资料图片:4月17日,读者在北京换书大集上挑选图书。当日,为迎接第20个“世界读书日”,首都图书馆举办第五届北京换书大集。本届换书大集仍延续“分享阅读交换快乐”的主题,旨在推动全民阅读,倡导分享、绿色、快乐的阅读理念。本届换书大集共收到交换书刊近3万册。 新华社发(赵冰 摄)

  新华网长春4月22日电(记者刘硕)读书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藏书也是良好的习惯。但在城市房价暴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书越藏越多,藏书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藏出情怀也藏出负担

  一些藏书者表示,藏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情怀。长春市小学教师葛敬辉告诉记者,她认为藏书是精神财富,看到很多书在家里的书架中得到妥善保存,非常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幸福感敌不过现实。曾经在北京上学、工作的董梁告诉记者,他酷爱读书,几年时间里也买了不少书,但由于在北京没有自己的房子,这些藏书成了搬家时最大的负担。

  即便是家中硬件条件较好的人,也会觉得藏书多了有些吃不消。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常年从事文化研究,几十年来所藏图书有五万多册,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几乎每个房间的四壁都摆满藏书,他还专门开辟出一间卧室作为藏书阁。

  “我很喜欢读书,并且把读书当做生命来看待。但这些藏书现在确实成了负担,已经占了起居空间,我也很担心这些书太重把楼板压坏,家里如果客人多了,我必提醒他们走路或其他动作都要小心,以免出现危险。”施立学说。

  与其卖掉,何不捐出?

  记者了解到,把藏书卖掉成了不少人的选择,这也催生出“藏书经济”。记者在淘宝和一些旧书售卖网站上看到,不少人把自己的藏书变成了网店里的宝贝。

  但毕竟不是人人都有空在网上搞经营。一些人表示,实在没空去开店或者摆摊,如果赶上急着搬家,只好把藏书当成废纸卖掉,但实在太可惜。“卖掉了关于这些书的记忆,感觉很难过,并且卖一箱书得到的钱也换不回两本畅销书,更感觉不值得,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在北京工作的林霖说。

  既然卖了可惜,为何不选择捐赠给更需要这些图书的地方?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都接受社会捐赠,并且还会为捐赠者颁发收藏证等证明。

  吉林省图书馆采编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图书捐赠者从无到有,正在逐渐增多,捐来的图书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让这些书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但图书捐赠也存在一些现实困惑。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捐赠者面临着“往哪里捐、捐什么书”等疑问,另一方面,图书馆、社区、乡村小学等需要图书的机构的需求信息又无从发布。不仅捐赠与需求的信息沟通不畅,图书的运输、邮寄等也给捐赠者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图书捐赠尚不成气候。

  分享“私藏”,方式还有很多

  除了卖或捐,还有哪些处理藏书的途径?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傅楠家中有藏书千余本,她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何让这些书既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又能发挥出社会效益。思考再三,她决定探索一种新方式:用藏书做公益。

  为此,傅楠注册了一家名为“核桃壳”的微店,藏书在网店中均以5元、10元等低价销售,远低于这些书在二手书市场的价格。

  “卖书的收益都会用于在微博公益平台上进行捐赠,帮助一些人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既能让书继续自己的价值,也能更好地做公益,一举两得。”她说。

  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副会长赵云良表示,要想让藏书更好地发挥价值,还可以通过更直接的方式来分享“私藏”。

  “大家在捐赠的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分享,举办小型的读书会等活动,让大家知道为什么收藏这本书,它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可以让藏书发挥更大的价值,让藏书者成为宣扬阅读之美的传承者。”

  赵云良同时表示,藏书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情怀,但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利用方式,让资源“活”起来,才更能凸显出藏书的意义。

  ·阅读,不只是给段子和图片“点赞”

  ·微信阅读,全民阅读的"幻觉"?

  ·公民阅读是我们时代的麒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