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出游,广西人玩嗨了
游客在大明山上赏杜鹃花。秦桂媛摄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陈春栩
“三月三”两天假加上两天周末,广西人拥有了一个特别的小长假,外出旅游当然少不了。南国早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天,南宁多个景区游人激增,还有不少市民选择的是往外走,跨省、出国旅游
1
六百游客跟团游南宁
4月18日,南宁旅游发展委员会启动多项旅游活动。
作为首个“南宁天天游旅游日”,600多名游客在当天享受到了99元畅游花样南宁的特价,畅游南宁新景点、新线路;40万份《花样南宁“马上大”免费门票明信片》也在18日正式投放市场,游客可通过邮局网点和旅行社购买(价值443元,售价10元),手持明信片即可享受2人同行1人免单的优惠,游览马山金伦洞、上林霞客古渡、大龙湖、大明山、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凤凰谷、昆仑关景区、南宁花花大世界等8个景区(仅限1次)。
当天启动的“喜看南宁新变化·发现乡村之美”暨示范乡村欢乐游活动,则有超过150名游客和旅行社代表参加,走进石埠忠良村的“美丽南方”和洛克·玫瑰庄园,感受这个风景秀美、生态和谐、处处有花开、时时有果摘的新农村。一路上,游客边拍照边惊叹:“真想不到,农村也能这么漂亮!”
2
赏花看景都很“潮”
当天,南宁多个景区举办了赏花或者民俗主题的节庆活动,迎来大批游客。
4月18日是大明山杜鹃花旅游节开幕的日子,大明山风景区组织了赏花活动、放风筝比赛、撕名牌大战等系列活动。景区当天迎来了2400多游客,这些游客以自驾为主,景区里的车流很是壮观,所幸通行还是比较顺畅的。
记者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获悉,截至4月18日下午4时,景区接待了超过1.2万名游客,比平时的周末翻了一倍多。
3
广西游客到处嗨
刷刷朋友圈,你就会发现,身边很多人出省、出国玩去了。
正在上海旅游的黄女士告诉记者,由于不是旅游旺季,上海景区景点的人并不多,住宿也不贵,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南宁市民梁女士则在去广州的动车上发了一条朋友圈:“在车上还碰到熟人。这几天的两个长隆(广州和珠海长隆景区)估计基本都被广西游客占领了。‘三月三’真让广西人疯狂!”
广西南湖国旅总经理莫涛表示,南宁到广州的动车开通后,广州长隆线路持续升温,平时周末也能组织一两百人。这个“三月三”假期,光他们接待的旅游团和购买自由行套餐的游客就超过两千人。
还有很多游客选择了出境游。广西海外旅行社副总经理朱爱春告诉记者,不少旅行社都在重点布置“五一”旅游产品,疏忽了“三月三”,谁知这个时间段的产品很快就卖完了。“游客打电话来都已经没脾气了,都是说‘哪还有名额我就上哪去’。”
旅游业界表示,这个“三月三”旅游市场的火爆,让他们很是意外,也很受启发,“明年一定得好好策划一下怎么做好市场,推出更多产品了”。
[NextPage]“三月三”歌圩进校园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 听民间艺人对歌,在校园民俗文化一条街品尝各类民族美食,欣赏特色工艺品——4月17日,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的师生们把“三月三”歌圩搬进校园,庆祝壮族节日。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每年的“三月三”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至今已连续办了十届。今年,该校通过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民族体育比赛、篝火晚会、焰火舞会、民族知识抢答赛、民俗文化一条街等活动,丰富了师生生活,增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张文卉)
社区居民踏歌起舞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讯 4月18日,南宁市新竹社区的居民们在小区中心花园开台唱歌跳舞,欢度“三月三”。社区主任凌夏说,新竹社区是个多民族社区,青秀区民宗局、新竹社区党委、新竹社区居委会共同举办了一场歌圩,活动表演形式主要以山歌对唱、独唱及民族器乐为主,内容全都是居民们自编自导的。居民们还分享了油茶、艾叶糍粑、五色糯米饭和三角粽等美食。
(李俭芹)
网购火车票请早取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 南宁铁路部门4月18日发送旅客约10万人次,以桂林、柳州、北海、崇左等区内短途以及广州、张家界、昆明等中长途为主。
余票方面,记者18日多次查询12306网站了解到,“三月三”期间南宁往多个方向的动车票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紧俏,大多可以随到随走。以南宁至广州为例,18日下午仍有这两天的票卖。
南宁火车站提醒,由于购票市民较多,售票窗口压力大,建议到就近代售点购票;电话订票、互联网购票的市民,建议错峰取票,以免因车站窗口排队导致取不到票影响出行。
(王春楠)
[NextPage]民俗活动吸引众多市民
民歌湖的“三月三”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 记者唐辉吉摄
记者(左)体验“点米画”制作。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阮萃)为了庆祝“三月三”,南宁市在民歌湖广场上举办了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大伙不用到外地,也能体验到民俗。
4月18日上午在民歌湖举行的“春游花样民歌湖·约会花样三月三”活动,设置有民俗商品体验区、“壮族三月三”体验区、“中国传统三月三上巳节体验区”及“花样创新·创意集市体验区”等。南宁水城旅游开发公司副总经理韦夏宁表示,活动展示了一些年代久远、甚至消失很久的传统文化习俗,如曲水流觞、修褉、投壶等,让游客耳目一新。
在民俗商品区中,点米成画展区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点米成画是邕宁区孟莲村那莲街的民俗,比的是手巧、心细。作画的曹女士介绍,制作“点米画”,要先将一张纸盖在碗碟、托盘或者竹筛等圆形物品的口子上,用糨糊将纸张贴好,再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出要创作的画面的草图,然后根据画面故事情节和场景颜色,用手将事先染色的大米、小米、芝麻等粘上去,最后成为一幅精美的“点米画”。
在壮族刺绣展区,蓝淋穿着自己绣的衣服坐在绣架前,十指翻飞地绣着刺绣。她绣的是一幅飞龙在天的图案。蓝淋说,壮族刺绣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是壮族的传统手工技艺,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做一幅绣品,要先把图案画在纸上,然后再用复写纸画在布上,在构思图案时,选用何种针法、颜色就已经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