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新加坡外交渗透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这一现实主义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新加坡一切从国家的实际利益出发。为了在一个不安全的地区环境中生存下去,李光耀支持各大国介入东南亚地区事务并维持竞争关系,以此维护新加坡周边的均势局面,小国求存。
对马来西亚爱恨交加
历史上,新加坡曾是马来西亚的一员。在被“踢”出马来后,李光耀对马来西亚是爱恨交加,两国虽没有打过真枪实弹的战争,但唇枪舌剑却也一直不断。上世纪60年代,新马两国就供水签署了两项合约,如今马方认为水价过低,需重新定价。马来西亚军队高级军官曾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马新供水问题无法妥善处理,有可能引发两国的军事冲突。除了水问题,关于白礁岛和填海工程的争执、马铁道公司在丹戎巴葛火车站的土地交换和马移民厅迁移、新空军飞经马领空也是两国争执的焦点。不过,作为“国父”的李光耀一直志在马来西亚,他终生抱憾新加坡独立,几番提议重返马来。直至今日,新加坡国徽右侧仍保留着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
对美国欲拒还迎
虽为小国,李光耀的新加坡却强调不依附任何一个大国,也反对任何一国霸道行事。说李光耀是西化论的代表者,崇拜美国,但他又是与美国主流媒体较量最多、甚至大打官司、同时也冲撞西方民主人权(鞭刑就是一例)的强硬派。此外,他还不赞同在任何一个国家进行“美式民主”,而只发展“合适的民主”。然而,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却十分紧密,也有美国驻军。李光耀曾说,为了在一个不安全的地区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支持各大国介入东南亚地区事务并维持竞争关系,必须保持美国对该地区的兴趣。新加坡与美国的交往对策是基于在大国均势中的左右逢源,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从邓小平到习近平,李光耀曾会见过五代中国领导人,并与他们保持着良好关系。据统计,李光耀自1976年首次访华至今,在37年间共访华逾30次,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在促成两岸历史性“辜汪会谈”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李光耀在公开场合也毫不保留对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赞美,对邓小平这位“心中政治英雄”的崇拜。不过,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李光耀仍然是奉行他的左右逢源,两面周旋之术。他警惕中国崛起之后对亚洲效果的“强势”,呼吁其他大国介入到东南亚与中国抗衡。在处理两岸关系中,李光耀与民进党高层的接触并没有中断过,也自2004年起派“星光部队”与台湾进行军演,他害怕台海两岸过快统一,打破均势局面。
强化印度影响力
新加坡与印度的交往也同样基于李光耀的“大国均势”的道理。李光耀希望印度在南海问题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曾表示,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印度在南海的存在能够与该地区大国相抗衡,避免一家独大。强化印度等全球和区域强国在亚太重要地域的地缘存在,是新加坡的既定国策,意在以此对区域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形成有力的制衡和牵制,并在必要时对中国进行武力的遏制。另外,对于新加坡来说,印度人口在其外来移民中也是占比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沿袭印度南部的习俗和节日,印度教寺庙和基督教堂在新加坡也随处可见。
与印尼睦邻友好
基于历史上的矛盾和纠纷,在新加坡和印尼数十年来的交往中偶尔会出现矛盾和对立,例如2014年新加坡“封杀”印尼军舰以及抱怨印尼“雾霾”严重却被对方指“小题大做”。
两国的恩怨要从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一部分的上世纪四十年代说起,当时印尼希望成立一个包括马来西亚的大联邦,但美梦破碎。所以在新加坡与马来分家后,利用这李光耀政府与马来的摩擦与矛盾,伺机“粉碎”马来西亚,潜入新加坡制造恐袭,也造成己方多人死伤。
20世纪70年代后,新加坡对印尼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印尼逐渐消除了对新加坡的偏见,李光耀的政策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