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代表委员献言:大湘西扶贫得走“文化旅游”之路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琪 肖慧敏 编辑:刘飞越 2015-01-31 10:01:22
时刻新闻
—分享—

  黄锡代表(左二)、刘之明委员(右二)、胡彬彬委员(右一)在接受“民生热问”访谈。记者郭立亮 摄

  记者 李琪 实习生 肖慧敏

  嘉宾

  ●省政协委员、省旅游局巡视员刘之明

  ●省人大代表、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黄锡

  ●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

  1月29日晚,由湖南日报、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无线湖南联合推出的“民生热问”两会会客室,迎来了第四期嘉宾,就“大湘西扶贫走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哪里?

  在奇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里

  大湘西地区虽然是省内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却也是我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和最具特色的地区。黄锡代表介绍,这里有奇特的地貌,有千年的古城,有厚重的民俗,有独特的风情,有美丽的生态,有人文的奇观。“山水风光优美,民俗风情浓郁,另外文化底蕴深厚。”刘之明委员补充。

  胡彬彬委员表示,这个区域不管是放在中国,还是放在世界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这样一个大视野里面去观察,有着一些非常奇特的自然资源,以张家界和崀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为代表。

  这里还有很多不为外界所知晓,由历史民族文化所积累下来的重要的人文资源,包括很多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都可以成为我们湖南最好、最美的旅游资源。”胡彬彬委员坦言。

  怎样利用“文化旅游”扶贫?

  恢复民俗风貌,给百姓创收空间

  湘西片区资源极其丰富,与其他纯粹的旅游资源不一样,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湖南特色。以少数民族的特色村寨为例,浓缩了生活与劳动的智慧,也传递了民族文化信息。

  刘之明委员坦言,湘西扶贫仍是一场攻坚战,利用旅游资源确实是有效途径。目前省旅游局实施的是精准扶贫,湘西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原始风貌令很多游客向往。怎样让当地居民在旅游中脱贫?

  他举例,在张家界慈利县索溪峪周边,当地政府部门拨款给农民,让他们恢复旧时民居。既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又能接待客人,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拉动了农民收入。

  黄锡代表认为,在武陵山片区建设一个精品旅游线路,既能展示美丽大湘西生态文明,也能提升生态文化旅游服务水平,还是推进配套设施提质改造进程的主要措施。从加快脱贫致富来看,是实施扶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好办法,可以拉动西部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

  旅游精品路线如何建设?

  完善配套,提高从业人员水平

  大湘西地区12条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路线将在2015年正式推出,这些精品路线如何建设?黄锡透露,目前政府正指导片区景区提高档次,创造品牌,崀山景区2014年已经完成5A级景区评审。但从整个片区旅游来看,设施配套等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进入性不太好,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单一,宣传营销乏力。

  他建议从四个方面加快建设。第一是完善配套设施硬件建设;第二是服务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服务水平要提高;第三是要强化旅游营销形成合力,注重品牌建设,作为全省的精品旅游线路要争创品牌;第四是要争取政策支持,把项目资源进行整合。

  刘之明委员坦言,开发旅游路线要重视保护原生态,包括自然的原生态和人文的原生态。荷兰风车历经200多年还是矗立在湖边。

  文化如何给旅游加分?

  二者紧密相连,自然与人文

  结合造就品牌

  “文化和旅游是紧密相连、互相渗透的。”刘之明表示,文化因旅游而精彩,旅游因文化而生动,让游客有全方位的体验,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旅游的快乐。就湘西来说,美在沈从文的书里、黄永玉的画里、宋祖英的歌里。

  胡彬彬称,布鲁塞尔的撒尿小孩、丹麦的美人鱼都是把自然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结合,就成了一个品牌,也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关系。

  黄锡代表认为应该要把大湘西里面民俗风情文化、生态文明文化、美食餐饮文化等和旅游商业文化充分地利用,让游客感受到美好的资源,感受到、享受到和分享到厚重的文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