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部门联动整顿培训机构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部门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顿治理。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收费标准、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清查。
长沙晚报讯(记者 舒薇)寒假到来,家长们又开始为孩子选择校外辅导和托管服务机构忙碌。针对目前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量无证培训机构存在的现状,昨日,省人大代表杨健建议,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确定行业准入机制。
在调查走访中,杨健发现,目前,校外培训机构过多过滥,但达到办学标准的少之又少,仅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训效果上看,真正具备开班授课实力的培训机构为数不多。不少培训机构与一些学校进行合作,通过给在校老师一些“介绍费”寻找生源,甚至有些培训机构就是学校老师直接开办的。不仅如此,很多培训机构就开设在居民楼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学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培训学校对开设科目、开设课时的收费标准大都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统一核定,收费偏高且标准不一。
【具体建议】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能进一步规范课外培训机构,多上几道‘紧箍咒’,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杨健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部门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顿治理。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收费标准、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清查,对不合格者予以取缔,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同时,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确定监管部门,出台该领域的行业规则,明确包括营业执照办理、卫生许可证、收费标准、面积与学生数的比例控制、托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等,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办学秩序。对类似培训机构严格控制数量与质量,加大审查力度实行年检,不再新批类似培训机构。
分类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建议创新民办学校融资政策,灵活运用金融手段盘活民办教育资源,鼓励金融机构为民办学校提供信贷支持。
长沙晚报讯(记者 石月)民办教育是现实的需要,与公办教育相得益彰。培训行业“跑路门”事件频发, 补课乱象时有存在,致使学生家长利益严重受损。如何在规范民办教育的同时,又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省人大代表钟飞提出《关于新形势下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呼吁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要创新民办学校融资政策,突破其投融资瓶颈。
“教育具有特殊性,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应是相得益彰。”钟飞说,为了满足群众对于特色化、特长化和精英教育的需求,需要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主要是非营利性质和营利性质的分类,允许民办学校自由选择登记为营利性企业法人,进行市场化运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让市场在教育服务资源配置中当主角,民办学校根据市场、社会、家长特别是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去办好教育,不可公办、民办‘一刀切’,有关部门担负好相应的服务和监管职能。”
【具体建议】
钟飞告诉记者,根据有关规定,民办学校的校舍和操场等固定资产都被列为公益资产,无法进入银行抵押物的行列,这对于民办学校募股、融资都成为了障碍。
因此,钟飞建议:“创新民办学校融资政策,允许民办学校校舍及宿舍等有产权的固定资产可以用以抵押,并且办学收费权、品牌等有效的无形资产都可以作为质押,灵活运用金融手段盘活民办教育资源,鼓励金融机构为民办学校提供信贷支持,解决民办教育发展的资金瓶颈。这样,就会有更多教育兴国的企业家参与和壮大民办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