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1999年,当他来到准岳父家,虽然事前已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还是为眼前看到的这一幕惊诧不已。四壁空空,一贫如洗,零乱不堪。四肢仅有一肢正常的岳父,正颤抖着用左手艰难地夹菜,半天还送不到嘴里;弱智的弟弟连饭都不会做,整天在外边游逛;年过古稀的爷爷佝偻着身子,躺在床上呻吟。“当时,像我们家这种情况,许多人只怕是跑都跑不赢,可是海涛二话没说,放下行李就帮忙搞劳动,锄地,浇菜。”如今已是85岁高龄的爷爷,回忆起这一幕就老泪纵横。自此开始,海涛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支撑起这个苦难的家。于是,他把女方家里的情况向自己父母进行了详细说明,征得了开明的父母的有力支持。每月,他都从工资中拿出一半以上的钱寄到岳父家中,还隔三差五地邮寄珍贵的中药、补品给多病的爷爷。转业时,本来他有很好的机会,可以留在繁华的杭州城里,也可以回到并不贫穷的河南老家,选择一个优越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可他想到的是急需照料的岳父一家人。他毅然放弃了优厚的条件,选择到离家千里之外的湖南望城异地转业安置。每天下班以后,胡海涛都要来到岳父家,帮助他们做饭、种田、种菜、养猪等。老家条件较好的他,在服役以前,从没有下过田、种过菜,可他在望城农村学会了抛秧、扯草、耕田、施肥、打农药等各种农活,而且娴熟得令人惊异。
在酷热的“双抢”之际,没有拖拉机,他就用肩膀扛着一二百公斤的粮食回家。一个夏天下来,他晒得黑黝黝的。2008年冰灾的一天晚上,胡海涛他突然接到岳父的电话,说残疾弟弟突发高烧,乡里的车子出不来。他当即冒着风雪,步行几十里冰路返家,背着弟弟就往医院走。路上一步三滑,他跌倒了又爬起来,将弟弟及时送到医院。为照顾病人,他整整两天没有合眼,一直到弟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