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唐唯淞
当生命与死神插肩而过,当人生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该怎样面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唐唯淞,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一名普通的检察官,面对癌症对身体的折磨,他用坚强的信念和毅力、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朴实的行为,向世人展示了他面对挫折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事业的奉献。他的优秀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多年来,唐唯淞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以及省、市“严打”工作先进个人,多次受到县人民政府嘉奖。201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记“一等功”,荣获全省优秀政法干警荣誉称号。
2009年4月29日,芷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广场。由怀化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歌会《放歌怀化》芷江赛区的比赛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来自芷江全县各行各业200多名歌手一展歌喉,将自己最美妙的歌声献给广大观众。只见台上有一名年约30多岁的男歌手格外引人注目。他的歌声不是最优美的,他的表演却是最深情的;他的才艺不是最出色的,他的微笑却是最迷人的;他的成绩不是最理想的。他得到的掌声却是最热烈的……他凭着饱满的激情,快乐的歌唱,一路过关斩将,从200多名歌手中脱颖而出,一直进入了前20名……他,就是唐唯淞,芷江侗族自治县一名普通的检察官,一名身患癌症,与病魔抗争7年使死神望而却步的人,一名将快乐元素融入积极工作和生活中,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人,一名时刻想着侗乡群众利益,愿为侗乡社会安定和谐奉献自己光和热的人。 面对死神的威胁,他从容以待,勇敢抗争
2002年6月,一个普通的星期天。蓝天和白云下的阳光灿烂无比,而此时,从怀化市区开往芷江县城的一辆快巴上,刚过而立之年的唐唯淞却正遭遇到他生命中的寒冬:手中那张早巳攥出汗水的病例切片诊断通知单清楚的写着“Ca”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像千斤铁锤重重的砸在他心口上,他的心一直在下沉……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打击,他的精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陪伴在他身边白发苍苍的母亲,柔弱的妻子同样经受着这可怕的煎熬,只有妻子怀抱中浑然无知的幼儿,不时发出的阵阵笑声,打破着这死一般的沉寂。,?
早在2001年,唐唯淞的鼻咽部就有疼痛和频繁出血的现象,天性乐观的他不愿往坏处想,疼痛发作时,他就用三个手指使劲压住疼痛部位,以此来减轻疼痛。鼻子出血时,他就用餐巾纸塞住流血的鼻子,被鲜血染红的餐巾纸换了一张又一张,以致于那段时间他的口袋里经常带着厚厚的一沓餐巾纸。当疼痛和流血稍微止住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办案工作中。2002年6月1 0日,他实在是无法再支撑下去了,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当又一份沉甸甸的病例切片通知单摆在唐唯淞面前时,心中那万分之一的侥幸再也不复存在了。
面对现实,唐唯淞反而变得从容和镇定了,为了延续自己对人生和事业追求的希望,他积极配合医生开始了让许多癌症患者望而生畏的“放疗”。每天,唐唯淞都要坚持一动不动地躺在定制的病床上半小时,让X射线对患病部位进行照射,“杀死”病变细胞。这样的放疗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每一次的放疗,在拽紧他生命之舟缆绳的同时,却无情地摧残着他:满头蓬勃的乌发渐渐脱落,曾经红润的脸庞日渐黑瘦;强烈的生理反应使他不能正常进食,每天仅靠一点点流质食物支撑延续生命的最低需求。在治疗期间,市、县领导,芷江县检察院全体同事及社会各界都向唐唯淞伸出了热情之手,纷纷给唐唯淞捐款,鼓励唐唯淞战胜病魔。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关心激发了唐唯淞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唐唯淞一边服药治疗,一边读书学习。他不愿虚度光阴,也不甘心就此放弃他深爱的检察事业。几个月下来,他写下了数万字的读书笔记。安静的读书生活,也给了他广阔的思考空间。此时,他真正淡泊了名利,他对人生对事业的理解不再是天马行空般的虚幻与缥缈,他比任何健康者都懂得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懂得事业之于人生的意义。整整两个月的较量,总算暂时击退了死神的挑战,唐唯淞鼻咽部的癌变总算被控制了。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到唐唯淞的头上,2005年8月,唐唯淞做胸片检查,发现已经有癌细胞向肺部转移的迹象。经详细检查,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肺部,这对一个癌症患者来说,就意味着死神的悄悄临近。通过与病魔的搏斗和交锋,这一次唐唯淞已能坦然面对,接受现实。再也没有像第一次拿到化验结果的那种茫然和绝望。他始终坚信:癌症能伤害身体,却不能摧毁意志。治疗心态是最重要的,已看开了生与死的他,变得更加从容。他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切除病变肺部,进行“化疗”。要说放疗的原理是杀死“坏细胞”的话,那么“化疗”的原理则是好坏细胞通杀,然后通过药物进行恢复性治疗,促进白细胞生长,抑制癌细胞生长,这种治疗对人体伤害更大。从容对待,乐观治疗。奇迹再现,唐唯淞又一次战胜了癌症。就连主治医生都惊讶道:手术很成功,但想不到恢复的这么好。 既然生命是有限的,那就要快乐的投入到我热爱的检察事业中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经过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唐唯淞,此时对人生便有了深刻的理解。多少次,他在思索着,面对死神威胁,自己是消极的延续,还是积极的抗争?是让生命一直笼罩在恐惧之中,还是坦然应对快乐生活,快乐工作?既然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那我就要快乐的投入到我热爱的检察事业中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诊期间,唐唯淞下定决心:一旦病情好转,就重返工作岗位,只有在那里,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陕乐的源泉和生命的意义。/p>
治疗一段时间后,2003年唐唯淞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唐唯淞满怀激情,又快乐的回到了县检察院。上班不久,公安机关就移送审查批捕一件26名犯罪嫌疑人特大贩运毒品案,这是芷江检察院有史以来受理的涉案人员最多的一起案件。这个案件牵涉广,影响大,案情复杂,当时侦监室人手少,任务重,唐唯淞向院领导主动请缨要求承办:“这类案件我有经验,我保证能完成任务。”院领导看着他坚毅的眼神,就放心的把案件交给他承办。这时,虽然他病魔缠身,身体虚弱,但人民检察官的责任和正义驱使他顾不了这些。为了能及时审结案件,他加班加点,甚至一日三餐和吃药都在单位,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小山的案卷里。短短的5天里,他就审查了200多份案卷材料,核实了40多份有关证据,作了2万多字的审查报告。辛苦的工作终于换来了一个好的结局:这个大案得到及时处理,几名主犯最终被处以极刑,其余犯罪分子也得到了应有处罚。公正执法,是每一个法律工作者的最高追求,唐唯淞把公正执法体现在每一件案件,每一个细节上,每当自己所承办的案件实现了公平正义,他就感到非常欣慰。
2004年8月,唐唯淞承办了一件案件,一名刚满16岁的少年杨某在这年7月20日盗窃了一辆价值5000余元的摩托车,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按理应当马上批捕。在讯问杨某的过程中,杨某供述是农历1988年7月5日出生的,唐唯淞马上意识到杨某作案时可能未满16周岁,必须将年龄核实清楚,这关系到罪与非罪的问题。唐唯淞决定到这个少年居住地芷江侗族自治县罗岩乡龙神村去调查走访。罗岩乡位于芷江与贵州天柱两县的交界处,地域偏远,龙神村坡高路陡,距乡政府十余公里,不通公路,村民进出只能靠步行。唐唯淞和同事去龙神村调查核实的当天恰逢河水陡涨,进村的唯一小桥被汹涌的河水冲断了。来到小河边,唐唯淞犯了愁,自己不识水性,这可怎么办?这时,他考虑到杨某还羁押在看守所,每多羁押一天就是对杨某的不负责任。于是他来不及多想,和同事脱了衣服,装在公文包里,两人一手举着公文包,另一只手挽在一起,相互搀扶着向河的对岸趟过去。河水漫过他们的双腿,没过他们的腹部。这时,唐唯淞有些站不稳了,洪水几次把他冲得漂浮起来,几乎将人冲走,幸亏同事及时救助,他才没有被冲走。到村里后,唐唯淞两人调查了犯罪嫌疑人的父母和同龄人,还在赤脚医生那里查到了原始的出生材料,查实杨某系1988年农历7月5日(公历是8月16日)出生,作案时未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检察院依法作出了不予逮捕的决定,给了少年杨某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机会。 侗乡群众亲切的称他为“唯民检察官”
唐唯淞是芷江县邻近的洪江市人,1994年参加全国公开招考,进入了芷江检察院。芷江,是一个拥有侗、汉、苗、土家、回、满、维吾尔等15个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侗族为境内主要民族。同时,芷江也是闻名中外的抗日历史名城。一到那里,中国唯一纪念抗战胜利的受降园,中国内陆的妈祖庙——天后宫,世界上最长的侗乡风雨桥——龙津风雨桥,中国最大的侗族标志性建筑鼓楼群——万和楼等名胜古迹,都深深地吸引着唐唯淞。自那时起,唐唯淞就立下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侗乡的群众利益无小事,侗乡的社会安定和谐是大事,我一定要做执法为民的先锋和民族团结的模范。”在芷江,上访户杨天荣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上世纪90年代未,他认为村里干部有贪污等经济问题,向检察机关反映,经反贪部门初查,其反映的问题不实,遂答复不予立案。杨天荣不服,于是就不停地上访,并几次到北京上访。省政法委已将其列为挂牌督办的上访案件。杨天荣年事已高,个性倔强,想问题爱钻牛角尖,无论怎么做工作都不能说服他,反而老人极端地认为检察机关是在包庇村干部。为了上访,老人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为了上访,家中农活全荒芜了;为了上访,家人及亲朋好友都不理解,都说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在接待杨天荣的过程中,唐唯淞细细思量:这个案件跨越时间长,案件多次更换承办人,而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个案件肯定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如果这个案件得不到处理,老人还将会不停地上访,这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对老人个人来说也将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群众信任我们的党,信任我们的相关部门,我们就有责任查清事实真相。送走老人后,唐唯淞不顾自己大病初愈,带好了备用药品,就和另一位同事一起下到老人反映情况的杨公庙乡进行调查走访。在走访完一名村民回来的途中,唐唯淞一脚踩空,滚入了两米多高的田坎,把脸和手都擦伤了,流了不少的血。随行的同事提出返回城里治疗,唐唯淞却打趣道:“不用啦,癌症都拿我没办法,我这点伤怕什么。”在杨公庙乡,唐唯淞和同事连续工作了7天,每天都坚持到深夜,认真核查了村里的账务,一共调查走访了23人,终于把问题弄清楚了。原来,村里的账务十分混乱,全部由村主任一人管理,随意开支,铺张浪费的情况严重,杨天荣反映的问题都是账务混乱引起的。唐唯淞向村里下发了检察建议,要求他们钱帐分管,严格制度,防止随意开支。杨天荣看了检察院的查处情况,疑虑也打消了,当其得知这么拼命干工作,帮老百姓办实事的检察官是一位癌症患者时,激动的老泪纵横:“这次我是心服口服了,我再也不上访了,感谢唐检察官。”经唐唯淞办理的300多起案件中,没有出现一起冤假错案;接待来访群众500多人,侗乡群众亲切的称他为:“唯民检察官。”尽管我现在守着清贫生活,但我很满足。因为我们一家人能在一起,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自2002年以来,唐唯淞通过几次治疗,癌症基本控制住了,但家庭经济却陷入了困境。治病,不仅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还让他欠下了10多万的巨额债务。如今,他已经一贫如洗。至今他与父母妻儿一家五口还租住在一套不足50平米的房子里,家里没一件像样的家具。为了维持家里最基本的开销,本应颐享天年的老父亲干起了扫大街的清洁工,每天清晨四点半就得拖着年迈的身体出去扫地;孱弱的老母亲则在一家小店帮人刷洗碗筷,两位老人家最大的心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唐唯淞补贴点家用。最让唐唯淞难忘的是2008年10月27日:那天正是他儿子7岁生日,而当时唐唯淞仅剩50多元生活费。因此,没有为儿子买生日蛋糕和礼物,他到市场上买了二两肉,几个他最喜欢吃的鸡蛋,回到家里他炒了一盘肉丝和鸡蛋。孩子非常懂事,也不向唐唯淞提出过多的要求,吃得津津有味。来串门的邻居看到这种情况开玩笑对唐唯淞的儿子说:“你爸爸这么抠,你没有意见呀?”儿子懂事地说:“爸爸治病要钱,我和妈妈要节约一点。”邻居听了再也说不出话来,赞赏地摸了摸孩子的头离去了。唐唯淞常说,尽管我现在守着清贫生活,一家人挤在一套不足50平米的房子里,但我很满足。因我们能在一起快乐生活,其乐融融。个别当事人得知唐唯淞家境情况后,便产生了上门送礼,请他行个“方便”的念头。“兄弟,这是一点小意思,帮忙带我们进去看看吧!”唐唯淞到了监所检察室这个岗位以后,不少人带着礼物找他,希望他能行个方便,准许私自探监。更有甚者直接拿着钞票,表示只要能进看守所去给犯罪嫌疑人捎个口信,递个条子,就能得到好处,但都被唐唯淞对绝了,他说:“我虽穷,但决不会违背原则!”唐唯淞以人为本,依法办案,有的当事人怀着“感恩”的心情找唐唯淞,感谢他的关照。
2003年10月,唐唯淞在侦查监督室的岗位上承办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他在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廖某属过失犯罪,情节轻微,有投案自首情节,且进行了民事赔偿,根据该案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没有逮捕的必要。检察机关对廖某作出了不予批捕的决定。案件审结后,廖某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了唐唯淞的住处,提着两条烟和几瓶酒上门表示谢意。唐唯淞十分客气地对廖某说:“我只是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办事,不必谢我!”但廖某怎么也不听,放下东西就走,唐唯淞追到下面楼梯口,硬是把东西全数退给了廖某。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有无穷的力量,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快乐和谐。唐唯淞把快乐留给别人,把感动留给自己。唐唯淞在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这个优秀集体里,快乐工作,默默奉献。受他的影响,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及时提出了“凝聚人心,快乐工作”的工作思路,全院干警的精神面貌人为改观,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唐唯淞说人们对他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一次感动。走进检察院,一种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让人耳目一新,在这个快乐和谐的大家庭里,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