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2009年“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何新建

来源:湖南省文明办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5-01-04 10:20:09
时刻新闻
—分享—

  演员黄宏曾经拍过一部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影片中主人翁养鸡大户赵光收养了二十五个孤儿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湖南省株洲攸县,也有一个这样的“赵光”,自1997年以来,12年的助学路,关心帮助的学生人数他不愿意透露。我们了解到,现有50个特困孩子在他帮助下上学。

  小老板:用爱经营“大事业”

  在株洲市攸县城关镇建设路上,有一家经营百货寄卖的小店,从外表上看,它和这条街上的铺面并无不同之处,只是门口多挂了块招牌,上面写的是“爱心资助贫困学生联系点”。店主人名叫何新建。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7年来,矢志不渝地用爱从事着一份“大事业”

  现年51岁的何新建,由于家境贫困,13岁时就被迫早早地离开了心爱的学校。一直到23岁,他还是真正的“无产者”,一无所有,甚至连碗筷都没有。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他参加了工作。怀着对党和政府关怀的感激之情,老何在工作中热情似火,全心投入,在单位一直是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1990年,因工厂倒闭,何新建夫妇俩双双下了岗。但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在几番摸索后,率先在攸县开创了寄卖行业。由于经营有方,生意红红火火,每年也能积攒个二、三万。

  1996年,在电视上得知湖北发大水,老何当即捐了2000双鞋子,80余件皮夹克。1997年,团中央在全国上下开展“希望工程”活动,看到那些衣服破烂、精神忧郁的孩子,一下子就让老何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回想起那种渴望上学、却又无可奈何的难言心情。“如果这些孩子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就会像当年的我一样”,想到这些,老何眼前一亮,决心开辟自己新的事业——扶贫助学,用这份爱的事业来实践党员的先进性。

  时间回到97年,16岁的易美珠,是何新建第一批资助的10个孩子中的一个,她四五岁时父母就去世了,与爷爷相依为命,而爷爷一身重病,根本无力供她上学。1997年,老何开始承担起小美珠的所有费用,2001年12月,爷爷又离她而去,留下孤苦伶仃的小美珠,老何得知后,当即拿出了3000余元安葬好爷爷,并坚决地说:“美珠,只要我活在这个世上一天,我就不会丢弃你,这里就是你的家”。从此,小美珠吃住都在何家,2003年6月,易美珠考上了攸县一中,老何又为她交清了1600余元学杂费。

  刘康勇是渌田镇群力村人,父母都是重残病人,家贫如洗,一家人借住在远房亲戚的杂屋里。2000年,刘康勇以优异成绩考上长沙一中,高一时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年级前三名,可由于家境贫寒,他打算退学打工。老何得知信息后,当即决定每期资助他1000元,2003年高考,刘康勇以624分的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老何又当场奖励他1000元,并资助他完成全部学业。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12年来,何新建先后资助的学生已有20多人成为大学生,4个即将步入大学。目前,还在资助的有50人,每年资助这些孩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高达6万余元。

  小心灵:沐浴在爱和阳光下

  老何的寄卖店内的墙上挂着一个大布袋,上面缝了20多个小袋,每个布袋下贴着一个名字,这里面放着孩子们逐月向他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的信件,几年来,他收到的信中有一千多封,而每接到一封信他都要认真地回信给他们,鼓励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看信、复信成了他每天晚上的“必需课”。

  “拿点钱帮孩子们缴点学费、买点课外书容易,但关键是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起来,要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何新建这样认为。

  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老何不仅从经济上资助孩子,而更是像父亲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孩子们的作业,老何大部分都改过,他们的学习计划,都是老何定过再邮寄过去。同时,何新建每个学期还至少两次到学校与班主任联系,到孩子家里走走,通过走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情况。但要走访这么多孩子的家庭和学校,对于何新建这样的个体老板来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从1997到2009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当别人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时,老何却骑着自行车,进行着对贫困学生家庭的走访。2002年农历正月十七,他清晨6点出发,骑着自行车来到银坑下洞完小,把特困生刘波、刘显、刘婷慧的学费送到学校。当时天下着毛毛雨,凛冽的寒风吹得人直打哆嗦,看着何新建一身泥一身水地来到学校,师生们十分感动,校方再三挽留他吃中饭,被他婉言谢绝,回到县城,已是上午11点多了。

  何新建资助的这些孩子,大都是孤儿,身边几乎没有什么亲人,每个孩子的生日,何新建都记得十分清楚,每逢哪个孩子过生日,他都要买点东西去看一看。他说,这样会让孩子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同时,他还经常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孩子们相互关爱的集体观和对祖国、对社会的热爱。1999年,他带了13个孩子去井冈山旅游,2001年又带了13个孩子去韶山和长沙烈士公园参观,2002年还亲自与14个孩子,一起骑自行车游漕泊白龙洞。不仅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接受教育,培养情操。为了培养和发挥孩子们的特长,每年暑假,老何都要送孩子们到县城的美术、书法、舞蹈特长班学习。

  老何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孩子们无比的尊敬、热爱。每逢长假,老何家就特别热闹,孩子们纷纷来到这里,与老何进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时的老何,也洋溢幸福的笑容,也许这是此间最美好的时刻。

  小招牌:让爱洒遍人间

  其实,何新建只是小本经营的个体户,他的小店曾三次遭窃,损失超过了10万元。尽管遇到挫折,但他资助贫困学生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小店的每年利润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而他家的生活却非常简朴,甚至可以说寒酸。

  老何不抽烟,不玩牌,更不上娱乐场所,家里的住房是1984年建的老式房子,装修房子时,没请一个砖匠和小工,自己动手用了两年时间才完成任务。老何的穿着完全是“老八股”,经常穿的是解放鞋,即使有一两双皮鞋,也只是三四十元一双的“大路货”。老何没有手机,联系业务全靠店里的电话机,也没有摩托车,走访学生家庭,不管多远,从不打的,也不搭公共汽车,全靠那个烂了又修的自行车。老何想着的是,要抠紧每一分钱,去资助那些急需帮助的贫困孩子。

  而让何新建心里最着急的事,那就是还有许多的贫困学生因为得不到资助而行将失学,而他目前的经济能力又实在是资助不了多少。如果能发动更多的人来从事这项事业,那就可以资助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学了。意识到这点,何新建开始四处走访,整理建立贫困学生档案,积极呼吁,努力寻求志同道合者,共同帮扶那些贫困孩子。他在自己的店门前挂上了“爱心资助贫困学生联系点”的牌子。12年来,何新建骑自行车走访了近百所学校、600余户贫困家庭和60多位企业老板,行程上万里。在他的带动下,有17名个体老板当上了50多个贫困孩子的资助人;在他的倡议下,县个协党委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54名个私业主党员向23名贫困学生提供了爱心关怀,越来越多地人加入到了何新建的事业中来,在“爱心资助贫困学生联系点”这块小招牌下面,充满了人间的温情……

  有人问他这样做倒底是图的啥,也有的人说他“傻”甚至“有神经”,更有的人说他是出风头、图表扬。对于别人的种种议论和不理解,老何很坦然,“人活在世上,总要做一些自己高兴又有意义的事情才行。而我作为一名党员,就更要有责任多做一些对社会有贡献对群众有帮助的事。能够让更多的贫困孩子读上书,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而且我的人生也会因此会有一点点价值……”

  何新建有一个连他爱人都不知道的秘密:从2002年开始,他做了一个铁皮箱,放在小店的一个隐蔽的角落,每天他都会往箱子里至少塞上十块钱。

  “因为以后他们要上大学,那时侯是要钱要得最多的时候,(那时钱)不够的话就打开这个铁皮箱,也能发挥大用场哩。” 何新建满脸憧憬地说着。“我将来还要成立一个专门资助贫困孩子上学的助学基金,那它就可以资助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学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战略目标。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的先进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党员何新建,用一种最朴素的言行,在坚毅地实践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