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疲软与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全省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结构调整持续向优。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二、三产业“比翼”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853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674.2亿元。
数字中蕴含新变化: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6∶47∶41.4;与上年同期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0.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降低0.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均超过40%,且二者差距缩小,显示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正认为,“这是我省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呈现的喜人变化。”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演变顺序一般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向“三二一”转变,是一个不断趋于高级化的进程。
省政府经济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彭蔓玲认为,我省第三产业比重正在提升,已与第二产业呈“比翼”之势,充分显示产业结构在优化、并向高级化方向迈进。
当前的三次产业结构,放在全国经济坐标中,湖南处在怎样的水平?
“二、三、一的排列顺序,以及三次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体现了湖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彭蔓玲认为,在经济发展从东部向中部、西部梯度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进入新常态的时序、节点、风格,与全国整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我省目前三次产业结构在GDP中的占比,大体与2008年、2009年间全国GDP中三次产业结构的占比相当。就全国来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是在2013年。这就是说,湖南仍处在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第二产业居首位还将持续,但第三产业正在孕育新突破。
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
结构优化,更体现在产业内部。今年来,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调整存量、做优增量”。
农业占GDP的比重降低,但现代、高效、集约发展态势明显。在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花卉苗木、名优特水果、优质畜禽养殖等高效农业发展迅速;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
“工业增速放缓,但调优汰劣,结构持续优化。”省经信委总经济师熊琛介绍,今年淘汰的落后过剩产能涉及焦炭、造纸、制革等10多个行业。截至11月底,已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300多家。前10个月,全省规模工业能耗同比下降4.5%,工业优化迈向“绿色”“两型”。
新兴优势行业支撑作用增强。以泰富重装、铁建重工为代表的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在港口海工、轨道交通施工装备等新领域“攻城略地”;电子信息、医药、汽车、环保等产业强劲发力,前11个月分别增长40%、19.2%、17.2%和20%。前三季度,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4%、27.7%。
新兴服务业继续发力。11月11日,新兴的“网购节”。今年的这一天,16小时内湖南人在互联网上花掉16.1亿元;御泥坊、松桂坊、特卖汇等本土企业趁机捞了个“盆满钵满”。湖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的魔力可见一斑。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全省服务业持续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消费等现代服务业提升较快,尤其是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翻番。
区域发展水平提升,差异化明显、协调性增强
今年以来,我省统筹区域发展,积极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全省四大区域板块发展均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域间差异化发展明显、协调性增强。
前三季度,郴州、益阳、湘潭、邵阳、张家界、长沙6个市GDP增速均在10%以上;长株潭地区同比增长9.9%、湘南地区增长9.7%、洞庭湖地区增长9.5%、大湘西地区增长7.9%,分别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从四大区域板块来看,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低差距不断缩小。前三季度,14个市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低差距也分别缩小了2.7个和15.1个百分点。
在结构调整中,长株潭地区的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高端产业壮大,转型升级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风生水起,成为新的增长极;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更加精准,产业来势好;环洞庭湖地区生态经济圈规划实施,洞庭腹地迸发新活力。
四水入洞庭,洞庭奔长江。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抢抓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湖南在更高层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省发改委主任谢建辉形象比喻:长江经济带好比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湖南是链上的一颗珠子。如果湖南四大区域板块协调发展,成长为链上的一个增长极,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才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