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谭鑫 王城长
湖南长沙岳麓山是湖湘文化传承史和中国近代史上的耀眼坐标。如今,湖南22所高校聚集在此,30余万名青年大学生求学于此。
近年来,长沙岳麓区依托区域德育资源和高校智力优势,建成291个区校共建基地,打造实践育人新载体,刷新大学生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培育方式,化零为整,加以指导,使得大学生道德教育走出课本、校园,与社会共建人生道德架构。
在社区学会道德判断
社区是距离高校最近的基层土壤,在岳麓区,社区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第一站。桔子洲街道学堂坡社区的90后社区助理彭晶说:“理论教育是必要的,但通过实践去检验书本上的理论更重要。”谈起琐碎的社区基层工作,同为社区助理的贺莎颇有同感:“好的道德品质要靠自己去体验养成,从自己做起,释放正能量。”
开放式校园使得学生和社区有着天然的亲近,社区也乐于吸引大学生来锻炼:咸嘉湖街道近3年来招收大学生社区助理超过40人,桔子洲街道学堂坡社区每年都为大学生提供11个固定岗位和数百流动岗位,观沙岭街道“天天书记助理”组成的5支志愿服务队常年服务于社区的大街小巷……
社区实践需求大,对接效率需要提升。岳麓区文明办主任唐南沙说,我们要保证每一个自愿参与的大学生都联系得上,上得了岗。
目前,岳麓区在区校共建信息平台上共计公布787个社区助理实习岗位供大学生报名,300多名街镇干部变身实践联系人,与高校直接沟通洽谈。
机制保证机会。当下,在实践中学会道德判断已成为大学生们的必修课。
湖南师范大学杨思宇同学是道德仲裁庭的评议员,她说:“道德仲裁,让我们从实践中甄别好坏,在这个评判道德的全新平台里,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湖南师范大学谷贞同学说:“道德不只是书中理论,更是从生活实践中得来,道德仲裁的经历教会我换位思考发现问题,不武断对错。”
道德仲裁庭成立一年来,共有来自湖南师大、湖南商学院的6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调查取证、法律咨询、当庭辩护等各个环节。他们依靠道德的“柔韧约束力”规范法律辐射不到的“空白地带”。
大学生社区实践只是区校共建第一步。岳麓区通过建立区校道德高地工作联席会议、互聘德育专家、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有序引导,科学配置,已建成爱国教育、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网络净化等6大类别291个区校共建基地。
榜样之树不断生长
10月22日上午,岳麓区坪塘街道新合村桐冲组,全国道德模范廖月娥的家,来了两名大三学生——黄雨帆和尤晓波。她们很早就了解了廖月娥的事迹,特意来廖大姐家学习。
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后,廖月娥以道德宣讲团讲师身份给湖南各高校学子讲课,传递榜样力量。廖月娥敬老院日前正式启用,成为岳麓区大学生“孝文化”德育实践基地。
中南大学舞蹈教师郭贝贝也是学生的榜样。
在教学一线多年,每年,郭贝贝都会把自己的作品拿到社区义务展演。她还经常拉着学生们一起义演,她说:“我告诉我的学生,你们都不是天之骄子,要从象牙塔走出来,对社会有所贡献。”
大学生欧阳瑞芷的母亲看了郭贝贝的节目后,执意让她转学到中南大学跟着郭贝贝学舞蹈。欧阳瑞芷说:“跟贝贝老师久了,自然学到她的品质,毕业了我还会和她一起义演。”
在岳麓区,像郭贝贝团队这样的文化志愿者共有3000多人。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陈刚认为,艺术家与人民产生精神共鸣,多交流,艺术就能走进普通人的生活。“陈刚师生公益音乐会”已成为他义演事业的支点。
大学生“艺术家们”在基层采风,他们把演出的所见所想写进歌里,还有人计划把中国传统诗词写成歌曲。高校文化逐渐融入普通社区。
艺术与社区的融合成为一种风尚。位于岳麓区的后湖国际艺术区会集湖南省众多文艺大家,除艺术家工作室外,这里的展馆全部免费对外开放,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和居民前来参观。据不完全统计,开园一年来,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自发前来接受艺术熏陶。
近3年来,岳麓区共组织各类大型主题项目70余个,参与大学生近10万人次,全区89个社区成为大学生的“道德之家”“心灵驿站”。
微微尘光,终可点亮满天星辰
“微微尘光,终可点亮满天星辰。”——这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微尘”义诊队的口号,也是志愿者们的道德信仰。义诊已成为“微尘”义诊队队长邓哲的习惯,她每学期都要组织几场健康讲座,参加义诊。“微尘”义诊队成立4年,已为社区、福利院提供免费服务5000人次。邓哲说:“要让学弟学妹们从我们的行动中有所启发。服务他人,锻炼自己,将小奉献汇聚成大改变。”
改变与被改变,已是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核心主题。“志愿服务让成绩和相貌都很平凡的我看到了自己的不平凡。我们要在怀疑的时代充满信仰。”说这话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张行易。
“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从不缺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魏东亮认为,“在志愿服务中,我们改变了他人,更改变了自己,善事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在岳麓区,每所高校都有这样的志愿服务团队。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让社区变得更加温暖,更有人情味。
随机调查显示,义务支教已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选项。长华社区的“放学来吧”,学堂坡社区的“智天使”公益团队……一个个道德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农家学舍”的首站设在岳麓区莲花镇龙洞村,2009年成立以来,吸引了近500名高校志愿者来这里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奉献青春。
据了解,“农家学舍”志愿者体系已实现自动化运转,6个学舍点共有5所高校的志愿团队负责,每一个团队都能自主完成学舍点的各项服务。目前,项目吸引近20所高校大学生参与,得到国家“希望工程”支持,很多志愿者“扎根”于此。
岳麓区区校共建工作启动3年以来,已有415个大学生社团与区长期合作,注册大学生4万余人。岳麓区区校共建大学生道德高地引起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肖国安认为,区校共建大学生道德高地工作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工作,这将在全国率先开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原载《光明日报》2014年12月3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