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沙兆华 通讯员 李铖 刘伟
今年10月中旬,在资兴市林业、司法等部门细致调解下,该市团结乡一起长达20年的山林纠纷积案得以化解,3个村1000多名村民的借山造林拖欠20年之久租赁款兑现。65岁村民胡组华高兴地说:“多少年来,许多村民因此事上访,村里年年都不消停,现在好了。”
为社会稳定保驾护航,为百姓安居尽心竭力。近两年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为平安建设做好“减”字文章,年处理矛盾纠纷21万起,将6类23万特殊人员教育好,在三湘大地织起平安之网,其做法得到了司法部的充分肯定。
人民调解:
年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1万件
一个矛盾纠纷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就是一个“火药桶”。平安建设最忧虑的是治安状况、刑事发案和信访案件的发生,而往往许多状况和案件源于矛盾纠纷的持续发酵。
在长沙市天心区文源街道,“有矛盾找调解”不是一句空话。
文源街道6个社区27个物业小区全部熟悉街道司法所所长唐敏的电话。今年40多岁的唐敏是位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天跟居民的矛盾纠纷打交道。
2013年8月,文源街道一小区曾某的妻子和孩子在小区电梯间被杀害。曾某认为亲人是在小区公共地方被害,对小区物业进行追责索赔,并聚集了家属20余人围堵在小区物业门口,双方冲突一触即发。
获知事件的唐敏第一时间组织公安、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经过10多天的努力调解,物业终于以援助慰问金的形式补偿给曾某4万元,一场对抗性的冲突化解了。
我省有人民调解委员会54500余个,人民调解员26万余名,他们活跃在社区和农村,如同一个个“减压阀”,守护着一方的平安。 (下转8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