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了首个烈士纪念日。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却前赴后继出一个时代的继往开来;他们以马革裹尸为荣,却把自己的回响留在了青山绿水。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数军人以成为烈士为自己的最高荣誉。他们信奉的烈士精神,是身边战友中弹倒下的永恒定格,是红色军旗在战火飞扬中的光彩夺目,是“不怕牺牲,视国家荣誉为最高荣誉”的掷地有声,是“敢于奉献生命,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的精神”的时代呼唤。烈士精神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已经锻造成了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英雄气,和具备信仰力量的大无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共和国收获了65载的丰硕,也在长期发展当中孕育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抗震救灾精神、“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女排精神等诸多精神瑰宝。这些精神财富,都能还原时代在那样一个特定背景中所需要的精气神,打造了中国前行过程中最难以割舍的性格标准。就在这样的语境中,我们再谈烈士精神,能不能应景,会不会过时,恐怕是能掀起小范围之内的讨论。
是啊,在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脑海中,烈士的风采只能在战争年代被洗礼,而当下是和平环境,烈士这两个字会不会格格不入?而烈士精神是不是只属于军人的“私下交流”?在寻求个人意义和幸福目标的横纵线中,烈士精神有被动模糊了座标的可能性。
这种探究,首先要规避的就是形而上的窠臼。大多数人认为幸福感知是肤浅的,是享乐的。如果要探寻到有意义的人生,则需要一种外力的突破自我。这种外力,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被大家喜爱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明白了“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种好好活,并非是及时行乐,贪图享受。如果这样,往往会走向人生的负极。真正的好好活,是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轻看自己的人生,不荒废意志的闪光。
五六十年代,我们被“最可爱的人”感动不已;七八十年代,我们怀着崇敬触摸“血染的风采”。进入九十年代,我们看到那道长江抗洪的最后一道钢铁防线,在近几年的抗震救灾的战场上,我们更为人民子弟兵的钢铁洪流所震撼。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自强不息,巍巍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续千载,就是靠着这股“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凝聚力。而这其中,也产生了当代可歌可泣的烈士。
抗震救灾任务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邱光华机组、累倒在汶川抗震救灾一线士官武文斌,芦山“4·20”抗震救灾行动中牺牲的杨波、李堂东……他们不是饮弹倒地的解放者,却是支起民族脊梁、扶起百姓安危的英雄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是电视剧里面的好汉气概,而是国家人民的职责所在。这就是烈士精神所支撑起的义无反顾。这样精神之出发点,是为人民的福祉所在;这样精神之落脚点,是为了明天的美好未来。这样的烈士精神,正是我们能够昂首挺胸的民族之钙!
莫斯科红场上无名烈士墓前的火焰永不熄灭,美国阿灵顿阵亡将士公墓的长明烛终年不熄,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耸立,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不会忽视对于烈士永存的敬畏心,也不会让它滞后于时代的步伐外。烈士的精神不会被时代发展所稀释。恰恰相反,铭记烈士的国度,才是尊重历史和人性发光的伟大国度;不忘记先烈的民族,才是能木秀于林的伟大民族。而真正读懂了烈士精神价值的你我,方是一个灵魂不落俗套的人。
就把它当成一种精神给养,相伴前行吧!
文/谢伟锋
烈士精神是民族之钙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夏熊飞
2014-09-30 00:03:25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