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11号,《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文章,当时在全党、全军、全社会掀开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最近播出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15、16集,将这一幕历史场景搬上了电视荧屏。
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曾钦龙:整个在理论氛围上,先来了一个拨乱反正,就是别像“大跃进”时代,讲空话、讲套话,其实我们这代人也有很虚的一面,也正是因为这场大讨论,让我们更多地看到脚踏实地的那种重要性。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姜贻斌:比方说我的家庭里,我父亲是大学毕业的,出生于地主,当年人家看你不起的,歧视你的,这个文章出来以后,那人家对你的歧视就小了很多,这个感觉非常欣慰的。
这个思想它是活的,判断思想是不是正确的唯一办法,就是看它是不是符合实际。高举毛主席的红旗这么多年,却越来越不知道这个旗帜里面蕴含的道理,什么不一样,该听谁的,不该听谁的,小孩子都知道,哪个说的对,就听哪个的。
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却在当时遇到了很大阻力,甚至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一出,把人们的思想都搅乱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践相结合,它就没有生命力了,这种观点,有没有过时,会不会过时呀,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同实践相结合,那怎么还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啊,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去呀,那只会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只会把我们引导到工作上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湖南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肖浩辉:他既纠正他(毛泽东)的错误,又捍卫了毛泽东思想正确的部分,所以这样的话就把我们的思想行为都引入了正确的轨道,在这个方面小平同志的功劳是很大的,没有小平同志,当时会造成一片思想混乱,他这么一讲一说,就把这个思想厘清了,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该怎么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就比较清楚了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秋:这句话给我们国家受益就大了,如果是当年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不从“两个凡是”中走出来,不恢复党实事求是这个思想路线,就迈不上改革开放这条道路,如果迈不上改革开放这条道路,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老百姓自己的收入、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那就都是一句废话。所以说如果没有当年这场讨论,可以说那么改革开放30年的成绩就见不到了。
怀化有家“邓小平民间纪念馆”1.8万份老报纸凝聚老百姓的“小平情结”
在怀化市红星北路一套不足百平方米的民房里,收藏有报道邓小平的报纸1.8万多份,还有相关书刊画册一万余件。这家“民间藏报馆”的主人叫龙小平,他的“藏报馆”是国内少见的以伟人邓小平为专题的民间收藏馆。
怀化市退休公务员龙小平:有一万多份其中比较好的就是获得中国报协权威部门认定精品的刘邓大军的报纸很珍贵
龙小平今年67岁,因为恢复高考政策,他才得以从一个担砖头的建筑工走进大学校园,人生由此转变,感恩萦怀于心。在20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将感恩化为漫漫的集报之路,报海淘金,书山寻迹,收集与小平同志相关的报纸、书刊画册以及纪念章、邮品、景区门票和火花,建成了这间“邓小平民间纪念馆”。
怀化市退休公务员龙小平:反正和邓小平有关的东西我都收藏我就把它确定为邓小平民间纪念报馆
龙小平介绍,他的藏报馆分7个展室,分别是邓小平青春年华之旅、戎马人生之旅、总设计师之旅、号外珍稀报、书刊展室、以及邓小平生活、战斗、工作和巡视过的地方报刊对他的报道,从广安、百色、瑞金一直到深圳等地。龙小平说,正在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他每天都在收看,看到高考的故事情节,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怀化市退休公务员龙小平:我原来就是从知识青年当农民然后当工人最后能够考上大学成为国家公务员这就是高考给我带来的实惠作为我自己终身难忘
胡湘平:不负历史的接力棒
[记者]李越胜
改革首先是一场观念的革命。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正如36年前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需要打破“两个凡是”的刻板教条一样,今天,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样需要打破传统模式的观念束缚、摆脱利益固化带来的思维羁绊。我们还要更深刻地看到,既然是改革,就势必要多方面地改革生产关系,改革企业管理方式,改革国家对经济管理的方式,在刷新改革思维坐标的同时,这还必然是一场触动既得利益的挑战。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新的改革伟业,呼唤我们重拾敢破敢立、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坚定国家和人民至上的品格,用担当和智慧,开辟中国发展新时空。
(湖南卫视新闻联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