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爸爸在哪儿》见证父爱如山

来源:红网 作者:李琼 编辑:刘艳秋 2014-08-18 11:35:46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节目依然延续明星子女和他们的爸爸之间的真情互动,通过父子、父女之间的亲子关系展现,来表达父爱如山和家庭亲情的可贵。今年暑假湖南卫视在清晨的播报多看点栏目新增的特别策划节目——《爸爸在哪儿》,虽然和《爸爸去哪儿》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爸爸在哪儿》所展现的父子、父女情深,当这种感情被放置在一个极端严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时,亲情之间的守望、情感的浓烈、彼此的误会、爱的隐忍不发,都更加让人为之动容。
  
  在中国社会,对于母爱的歌颂和赞美,从来都是溢满的,丰富的,深情的,而对于父爱的解读和歌颂,较之于母爱来说,则要少得多,这一是因为传统文化的“惯性”使然,另一方面也和中国人的内敛性格有关,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母亲一般都是家里家外、人情应酬的一把好手,而且还要操持家务、教育孩子,可谓重任一肩挑,而父亲一般都是扮演着“老黄牛”的角色,就如一首歌里唱得那样,“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所以,怎么深情解读父爱,解读沉默不语的面孔下深沉的父爱,恐怕在文字表达和影像表现之间,影像的力量更直观,更震撼人心,正如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所塑造的那个父亲,如果通过影像来展现父亲的蹒跚、年迈却又饱含父子情深的背影,一定也非常感人。
  
  正是基于对父爱的感恩,对留守儿童渴望父爱的期盼,湖南卫视携手芒果V基金,在这个暑假带着农村留守儿童到城市去找寻打工的父母,让孩子看一看父母打工的地方,在异地,在他乡,在另一个“家”,亲情的碰撞和交融,给了观众震撼心灵的感受,也给了我们关于父爱和感恩父母的更多思考和唏嘘。
  
  看完《爸爸在哪儿》几期节目,无论是《苗家姐妹》篇,还是《爱的误会》篇,又或者是《唐格利》篇,这几期节目中孩子们的父亲无一例外都是农民工,而且都是收入层次在中低甚至是最低水平,所以当电视镜头对准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拍摄记录时,我们还是会被他们的艰苦和对生活水平几乎没有要求的节省给震撼到:唐格利的爸爸唐建平39岁,却已经在东莞打工整整20年,20年的打工积累,如果稍微对自己好一点在人工成本逐步看涨的今天,应该可以过得稍微舒适一点,但是我们看到他租住的出租屋才15平方,而且还没有窗户,仅有的采光来自于屋顶的三片明瓦,每个月120块的租金,他已经很知足……
  
  周婷的爸爸在印刷厂,面对浓浓的甲醛味,普通人十几分钟就受不了,他却说已经习惯了,现在最大的考验是长时间的连续加四个夜班让他感到体力不支,而加夜班的目的只有一个,多攒点钱,寄给老家的女儿……
  
  其实父爱不需要用多么恢弘大气的辞藻去赞美,包装,我们相信,只需要把这些可怜的父亲在社会最底层奔命谋生活的“原生态”生活片段展现给观众,每个观众的内心自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触动,因为这种用生命透支和健康安全为代价的付出背后,还是父爱和责任在支撑。
  
  观之动容,思之心痛。在充满放松和愉悦的暑假,当我们在感受完明星们的亲子互动的快乐和感动时,再换一种心情感受《爸爸在哪儿》里爸爸们的谋生之艰,念儿之痛,负重之疲的情感,或许更能体会“父爱如山”的真正内涵。
  
  父亲之于子女,爱若大山,沉默不语,却一直守望、付出,甚至把喜悦和感动都埋在内心,但是这种久违的感动,我们在这个夏天,通过一档节目感受到了,这是一档电视节目对父爱最真诚的解读和敬意,也是每一个做儿女的电视人共同的致敬。
  
  文/李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