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起先,记者将该事件描述暗示为医生缺乏责任心的医疗事故进行报道,博得眼球,部分公众纷纷偏向“受害者”家庭一方,武断定罪“医院”;其后,有评论员引用自己靠搜索得来的非专业医学知识,结合“受害者”婆婆所说“切除子宫就不能生育二胎”的言论,将事件扭转为病人家属无知和女权不彰导致的悲剧,一部分公众唏嘘之余纷纷偏向“医院”一方,并在展开婆媳关系大讨论之时丝毫没有顾忌双方在站稳各自立场的情绪狂欢中已将死者消费了两遍。而后“家属索赔120万,医院私了承担80%责任53.6万”的相关报道不断轰炸眼球,公众对于该事件的关注程度不减反增,参与热情如火如荼。
一起孕产事件,足以考验媒体对于医学的尊重和新闻报道的敬畏,考验医院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承担责任的诚信,考验当地主管部门对于调查事件真相还逝者公道的“父母心”……没有可靠的依据,没有理性的判断,公众在愤愤不平的口诛笔伐中,同样没有发现,包括自己在内,应对这样的考验,显得多么不堪。
回到事件本身,一个陌生的词组出现在公众眼前——羊水栓塞。那么究竟何为羊水栓塞?发病机理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抢救?能不能预防?其实,羊水栓塞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后,引起母体对胎儿抗原产生的一系列过敏反应,即类似青霉素过敏反应,但要比青霉素过敏更快。羊水会通过静脉循环流动,进入肺部,羊水所含的有形物质会停留在肺部。这些异物进入以后,肺部瞬间发生痉挛,同时丧失功能。身体内由于缺氧,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出现大出血。如果输血,输血的速度都赶不上出血的速度。肺部栓塞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最终可能导致死亡。而应对羊水栓塞的一个重要的止血方法是切除子宫,因切除子宫就切断了羊水的来源,但有时切掉了子宫也救不了命,这是产妇家属必须面对的现实。并且羊水栓塞是无法预防的,尽管发病几率低,但产妇基数大,发病人数并不少。
事实上,这才应该是这起孕产事件带给公众最大的沉思——公众对于“生孩子”等大事是否真正“上心”,相关医学知识是否还很缺乏?医院是否应该加强普及对患者及家属涉及相关疾患的病理知识,加强对“小众”疾患的应对演练,加强提前、及时和病人家属的沟通交流?当然,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医患双方都能足够信任对方。
文/郁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