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冬小麦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十一连增”。在这种背景下,“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活动更显得别有深意。因为粮油是中国人赖以生活的必需品,作为全国水稻第一省的湖南,能够主动关注食品安全,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粮食问题关乎国运民生。”副省长张硕辅所言道出了湖南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认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湖南已经把粮食安全提升到了民生工程的政治高度,体现了一种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既是前提和保障,更是原则和底线。小到一粒米,一滴油,大到一个品牌,一个产业,如果失去了安全保障,失去了质量保障,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从三聚氰胺,到工业明胶,从地沟油,到毒大米等等,太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心惊胆战,甚至刻骨铭心。作为水稻主产区,湖南始终坚守着粮食安全底线意识,多侧面筑起了一道道“防火墙”。
坚守耕地红线,让粮食生产有基本保障。“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耕地红线,在这个基础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湖南省筑牢耕地红线意识,可谓切中要害,因为如果我们没有了基本农田来耕作,粮食从何而来?更遑论粮食安全!对粮食生产而言,耕地是一个“母体”,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和保障。“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为粮食主产区,必须要牢固树立耕地红线意识,才能让粮食安全生产有基础。
严格监控每个环节,让粮食安全不留死角。严格意义上说,随着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推进,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具体,让粮食生产的链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加工环节,或者是服务流通环节,总之,只要每一个环节,稍微出现一丝一毫的松懈,其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也是巨大的,甚至不可估量。但粮食安全生产也的可控的,关键要要加强源头控制。从源头开始,逐一进行严格监控,至少能最大限度确保粮食安全。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让粮食安全实现层层问责。作为全国水稻第一省,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如何发挥品牌效应?这是湖南必须思考的课题。湖南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也由此培育出了诸多优良的水稻品种,但必须建立一套可追溯的质量生产体系,才能让一些仿冒和假冒产品无机可乘。“湖南的米可以媲美世界最好的米。”据张硕辅副省长介绍,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和粮油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水稻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为啥会取得如此骄人成绩?“我们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口粮的绝对安全。”这种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为湖南粮食安全扎起了制度篱笆。
粮食生产既然是一项民生工程,那么紧靠底线思维还不够。因为谋一时,更需谋一世。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途下,作为水稻主产区的湖南还需从产业发展的战略上进行布局。唯有如此才能国运民生的幸福康泰。
科技助力粮食生产。据悉,湖南正在扩大耕地复种指数,依靠良种、良法、良田提高粮食单产。目前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向粮食单产1000公斤的四期攻关目标迈进。这就是一个宏远的发展战略,依靠科技,依靠科研团队,从创新上,从核心竞争力上为粮食生产注入科技元素,这样的粮食生产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注重行业引领。全国粮食“第一股”——金健米业、全国挂面“第一股”——克明面业均产生在湖南,金健、克明等粮油品牌享誉全国,湖南粮食集团跻身全国粮食行业10强企业。这些与粮食相关的企业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湖南开花结果,关键在于湖南在粮食生产加工等过程中,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据副省长张硕辅介绍,下一步推进湖南粮食产业化发展,要跳出“粮食”抓“粮食”,用项目和工业的办法抓好粮食、搞活流通,奋力打造湖南粮油“千亿产业”升级版。
一粥一饭都关乎百姓冷暖。一粒米一滴油铸就民生工程,这既是粮食质量生产的湖南样本,也是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湖南写照。居安思危,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每一粒米都香脆可口,让每一滴油都晶莹剔透。
文/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