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2010年,我在一所乡村中学执掌教鞭六年后,考入了省城一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读书之余,总想写点东西。一来打发消磨一些时光;二来练习写作,检验一下写作能力,好歹毕业时找工作有点“干货”。
彼时,我幸运地得到了南京大学一位博士指点。他说,你喜欢浏览新闻,如果想练习写作,就来写作时评吧。我说,好。就这样,我开始进行了时评写作。其实,在脑子里,我对于时评这个词没有任何概念,更别提时评这种文体的特点、写法、发展状况等等。总之,是先写时评,后来才慢慢感悟时评、理解时评的。
2011年7月17日,媒体广泛报道了南方科技大学首次召开理事会的消息。我读了那则报道后,第一反应是觉得有话要说,并且不吐不快。于是,我没有过多的思考,就是凭借自己一股冲动、一种情绪。一个小时左右时间,迅速草就了一篇文章。为了使文章显得有点“辣”味,我特意署了“吴畏”,而不是谢逸飞这个我常用的笔名。“吴畏”者,无畏也。投稿到红辣椒邮箱,然后去上晚自习。
晚自习回到寝室后,我又打开电脑看新闻。在红网首页红辣椒栏,我看到一篇题为《南科大理事会充满了浓厚的“钱权”色彩》的文章。心里想,我下午不是就这个题材写了一篇题为《南科大去“行政化”了吗?》的稿子吗?正好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点击打开文章之后,我赫然看到了作者是“吴畏”;再阅读正文,发现正是我下午投的那篇稿子。原来我的文章在红网红辣椒发表了。这么快而且推荐到首页发表,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那是我在红辣椒发表的第一篇自由投稿的时评作品。发表的时候,编辑对题目作了修改。修改后的标题显得更加集中、更加有针对性、更加能够概括全文的观点。正文中某些错误的标点符号,编辑都作了认真的改动。敬业精神令人感动。第二天,我用百度搜索了那篇文章,发现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在内的全国100余家网站都转发了那篇文章。我感到了极大的满足。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一篇时评头炮打响,对我既是充分肯定,又是积极鼓励。与红辣椒相识,我虽非一介英雄,但却有一种英雄终于找到用武之地的感觉。在红辣椒的刺激下,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写时评,就像在红辣椒发表作品的全国大牛一样。我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因此,我努力地写作、努力投稿。有的时候,文章可以发表;有的时候,文章“死稿”了。这个我并未去在意,红辣椒有严格的发稿原则,那就是以质量论英雄。红辣椒发表时评作品很有节制,每天发表的稿子数量有限;也很有节奏,一般晚上十二点发稿。我喜欢红辣椒这种选文风格和处世准则,因为它在保证作品质量和保护作者权益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如今,我陆续在红辣椒发表了50多篇时评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但自认每一篇作品都是认真写的,没有半点马虎。在编辑的帮助下,还建立了个人文集。我与红辣椒编辑也有过交流,得到过指点,受益匪浅。每天上班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拜读红辣椒发表的时评作品。这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在红辣椒评论群,我认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优秀写手。所有这些,都是我必须珍惜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此,我想特别说一个细节。即自己每次发表作品,编辑都会很认真地把它归入到作者文集。我觉得这个细节很小,但却是红辣椒尊重作者、敢于负责的体现,更是红辣椒精品意识的体现。红辣椒在当今时评界尤其是网络时评界能够奠定“江湖”地位,“用一面看不见的网络旗帜集聚思想大军”,我认为与这个细节是密不可分的。
2013年暑假,红网红辣椒时评研讨会在岳阳召开。研讨会聚集了全国知名研究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地顶级大牛。我其实非常羡慕他们的,那是一个难得的交流学习的好机会。但是,我重任在身上,研究生毕业了,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因此,我只能期待来年。
我和红辣椒有个“约会”。
文/谢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