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辉 通讯员 彭代英 徐慧
每周一次的党政办公会不再印发纸质资料,取而代之的是在投影仪上汇报和展示议题;接待客人不用一次性纸杯,而用茶杯;公务接待全部到食堂用餐,餐饮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落实光盘行动……4月30日,记者在湘潭经开区了解到,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已经体现在很多细节之中。
“冷清”庆典与“九华速度”
说起经开区的“小气”,事例还有很多。2013年,湘潭经开区成功跻身全省4家“千亿园区”之一,园区企业吉利汽车成为“百亿企业”,全区财政收入23.12亿元;而就在2013年11月6日,湘潭经开区建区十周年当天,参加“两型崛起看湖南”亚洲媒体湖湘行大型采访活动的几十名中外记者来经开区采访,看到的却是一番“冷清”景象:没有彩旗飘扬,没有庆典,没有聚会,有的只是经开区干部职工在各企业、工地、社区忙碌的身影。同样,湘潭综保区成功获批也没有锣鼓喧天的开工仪式,有的只是紧锣密鼓、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建筑面积达12743平方米的综保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从开工到主体封顶仅用45天,创造了综保区建设的“九华速度”。
“紧日子”与“大本钱”
与公务开支“小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开区在民生方面投入很大,舍得花“大本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喻湘介绍,经开区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必须廉洁从政、勤俭从政,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从2013年起,各单位、部门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每年压缩10%,将节约出来的财力用于建设、发展、民生领域。
“我每月能领580元,老伴每月能领530元,两个人加起来有1100多元,一个月的吃喝基本够了。这多亏了园区的好政策,让我们老有所养。”湘潭经开区合山社区62岁居民宾兆坤每每谈及养老保险时都一脸的笑意。经开区拿出2.7亿元资金奖励自建、两型安置居民缴纳养老保险,实现征拆群众享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其中,2000余名符合条件的老人由园区全额出资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不花一分钱便能从2014年1月开始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同质化的资源与待遇,共享发展成果。”喻湘介绍。为此,湘潭经开区制定了社会救助城乡统筹一体化方案,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现有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将分类提高到现有城市低保保障标准:A类由190元/月提高至420元/月,B类由160元/月提高至356元/月,C类由140元/月提高至256元/月。
“幸福感”这样得来
“我们的理念就是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九华百姓,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湘潭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谭浪如是介绍。走进湘潭经开区,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民生政策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每天清晨,园区群众坐上园区免费公交穿梭于企业与社区之间,快捷、安全;九华1路、九华2路、九华3路、九华4路26辆免费公交车全面覆盖经开区建成区。夜幕降临,居民们骑上园区免费提供的公用自行车,在林立的高楼与星罗棋布的厂房间穿梭。回到家中,打开电视,享受免费数字电视:从2013年7月1日起,由经开区买单,凡是经开区辖区内的居民住户可免费开通高清数字电视。
在九华,不论是建成区还是农村,孩子入学都可以享受十二年义务教育,读高中学费全免。更令群众欣喜的是,他们可在基层卫生机构享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免疫、0~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11类42项免费服务;到基层卫生室看病,还可以买到零差率销售的便宜好药。未来,湘潭市中心医院九华基地将落户经开区。经开区还投入资金,于2013年建成了智慧九华综合指挥平台,通过网格化管理与24小时市民热线,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限时办结并认真反馈,让群众不出门便能办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