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长沙县推广人工湿地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已建有30处湿地

来源:红网 作者:廖真怡 编辑:王娉娉 实习编辑 邓瑶 2014-04-21 14:10:28
时刻新闻
—分享—

白沙镇石燕村的人工湿地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绿色水生植物,暗黑色的养殖污水到湿地里兜一圈,就“漂白”成了清水。康子弘 摄

  红网长沙县站4月21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廖真怡)猪粪水日复一日地排放到水塘里,到了夏天,水塘内冒着气泡,刺鼻的臭味和飞舞的蚊蝇老远便逼得人离开;一下雨,污水漫到土路上,泥泞不堪,恶心不已……长沙县不少乡镇在发展畜禽养殖中产生的污染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实现养殖业发展与污染治理的和谐共赢?为此长沙县畜牧局大力推广利用人工湿地解决养殖污染的新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吸”进粪水“吐”出清流

  “吸”进去的粪水在人工湿地系统里转过一圈后,便“吐”出来汩汩清流,近日,记者在白沙镇石燕村见识了这神奇的一幕。在毗邻清河的一块河滩地上有一处特殊的“绿化带”,里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绿色水生植物,暗黑色的养殖污水到湿地里兜一圈,就“漂白”成了清水,这块占地近两亩的人工湿地中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神奇魔法”。

  过去长沙县对养殖污染采取简单的沼气及“四池净化”进行处理,效果并不理想。近两年,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在各镇大力推广“养殖废弃物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在养殖密集区,利用自然条件对冷浸田、滩涂等进行适当改造,建设生态湿地和生态沟渠,将养殖场通过设施处理后仍氮、磷超标的余水进行再处理,从而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

  水生植物可作动物饲料

  记者了解到,根据实际情况,湿地内部可划分为不同的大池,种植狐尾藻、蓑衣草、空心菜、水芹等各类水生植物或者养鱼、养鸭。其中狐尾藻、蓑衣草能有效吸附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狐尾藻收割后可用作动物饲料,蓑衣草则是观赏类的花草。

  “一个湿地平均每个月都要收割好几吨狐尾藻,用作50头猪的饲料完全没问题。”说起村上的人工湿地,石燕村村支部书记罗伟林很是欢喜。他告诉记者,去年全村已建成3个人工湿地,覆盖200余户养殖户。

  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和调控的湿地系统,通过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进行污水处理,相对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除水质改善功能以外,人工湿地对于防洪、生物栖息和提高物种多样性、景观建设等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所有规模猪场需建人工湿地

  长沙县目前已建成生态湿地30处,总面积120余亩,长度30米以上的生态沟渠12处。今年计划在全县大力推广人工湿地建设,所有规模猪场都要求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人工生态湿地。目前人工湿地建设主要由养殖户投入为主,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具体补贴政策还在拟订中。

  在春华镇洞田村,长沙县最大的人工湿地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这个占地5亩,政府投资十几万的人工湿地预计下月底可投入使用,届时养殖污水直排下游战备水库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