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公祭轩辕黄帝须有现实依托和制度传承

来源:金黔在线 作者: 编辑:蔡娟 2014-04-05 10:33:25
时刻新闻
—分享—

   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样一个时刻,中国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集体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对生命的敬重。追古怀远,知死乐生,不仅是对个体情感记忆的深切回味,也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刻体察。在这样一个时刻,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轩辕黄帝不仅是一个伟大人物的名字,更是一个特定时代和一种特定文化的代名词。这个特定时代最关键的意义在于血缘融合和文化融合,它肇始了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种特定文化最关键的语词则是包容和谐和自强不息。也正因为如此,陕西省各界会同亿万炎黄子孙共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典,不仅具有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意义,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新的精神盛典。

   祭祀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保留最充分、底蕴最深厚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和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也同千百年来形成的祭祀仪式和文化制度联系在一起。祭祀的现实依托则是墓园所在,因为唯有墓园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是一个人和一段历史的最后总结。这也是陕西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典之所以能够产生广泛影响的最根本的原因。

   不仅如此,在于陕西黄帝陵的祭祀时有着充足的历史根据悠远的历史传统。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是中华儿女共同景仰的民族圣地。《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这是见之于史书的关于黄帝陵的最早记载;桥山黄帝陵,由于西汉元鼎元年(前116)汉武帝亲临祭祀而载入史册;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桥山黄帝陵列于国家祀典,并重修轩辕庙。此后,维修保护黄帝陵成为历代相沿的传统。193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将清明节确定为“民族扫墓节”,其后每年均按传统延续下来,虽然现在,在台湾为“遥祭”,但不管怎样,两岸的清明公祭无疑既在精神的层面上,又在制度的层面上延续了这个传统。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和文化象征,的确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经济效益。甚至我们也可以说,对文化象征的开发和利用,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它以一定的经济利益为纽带,客观上也会延缓文化象征被淹没、消逝,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对轩辕黄帝这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及其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都非但是无可厚非,而且是应该大加褒扬的。但是,商业的目的既不应该脱离历史的承传,更不应该超越文化的底线。那种仅仅为了迎合现实需要和商业目的,脱离中国传统文化清明扫墓传统,既无现实的依托,又无制度的承传,刻意地附会、扭曲甚至杜撰文化资源的现象,无论如何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说不过去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