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评《白日》: 叛逆和模仿 中国电影的青春期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 编辑:周为 2014-03-31 08:01:46
时刻新闻
—分享—

  《白日焰火》正在院线上映,这部获得柏林双熊的华语片,被誉为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华语公映作品。黑色、肃杀、冷峻、萧瑟,是弥漫在整部影片中的气氛,而影片通过一桩谋杀案,又将这种气氛渲染到了顶级。本质上来说,《白日焰火》只是一部以文艺片为自己定位的作品,以所谓诗意加悬念的叙事节奏和包装样式,将一个没有任何探讨空间和创新的故事,如白水煮蛋般地制造了出来。

  可是当我们发现导演越是严肃地构建自己的悬疑时,越是可以发现其“致敬”的本意。 《白日焰火》在故事结构、人物设置、经典场景,甚至演员台词上均借鉴和直接模仿了卡罗尔-里德早在1949年执导的电影《第三个人》。

  《白日焰火》和《第三个人》同为凶杀、怀疑、爱慕、指认、破案的结构,对于经典的悬疑侦破片来说,这种结构并不出奇,但这两部影片,在剧情架构上也惊人地相似,除了人物身份换了以外,廖凡饰演的警察,与约瑟夫-科顿饰演的作家,都是从案件背后发现最后真相的主人公,与此同时,伴随了一个爱情故事,即主人公作家/警察爱上了犯罪嫌疑人,并最后都发现丑陋的真相(一段虐恋)。

  正因为《第三个人》太著名了,当年的戛纳金棕榈奖得主,以及英国电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一名,片中的经典场景已经写入影史,两部片子同样都有一场看成全片重点段落的“摩天轮”,自然也是最容易让人一眼看出来的相似处。虽发生在摩天轮上的对手戏不同,但同样是戳穿真相的最要环节,《白日焰火》中男女主角在摩天轮上的激情戏,这场空中交火与《第三个人》中的冷静交手,只能理解为导演太爱这部六七十年前的黑白电影了。

  而从别人的影像中找到自己钟爱的一点,然后借题发挥,将经典的爱情、激战、悬念、危险再次融化、成形,乃至做成一部发生在中国北方城市里的一起爱情与案情交织的故事,这再一次说明了我们中国电影的现阶段——青春期,不管承认与否,它的青春期特征都太明显了,叛逆和模仿依然是华语电影当下最重要的关键词。

  华语电影可以得到海外奖项的垂青,但无法解决自身创造力匮乏、技术意识均落后等障碍,无视和辩解不代表问题不存在。我们观众即便怀揣着在电影院看一部很带劲儿华语电影的心情,也不能否认自己一次次的失望和错觉。

  不知道从专业角度《白日焰火》对《第三个人》的借鉴或者致敬,构不构成侵权,至少在我看来,这可比马丁-斯科塞斯的《无间道风云》对港片《无间道》的借鉴大多了,也比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对科恩兄弟的《血迷宫》更像是翻拍。要知道,这些都是经过版权购买的,而我们尚且还在青春期学习和模仿阶段的导演,自然不会承认这是翻拍,但基于观影感受和两片对比,其强烈的崇拜以及自身苍白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国产小成本犯罪片,且还包括了文艺的外衣,以及极其诗意的画面,这当然仍然是一部值得鼓励的华语片。希望借着金熊银熊奖对它的褒奖,能够让给更多的观众对华语文艺电影产生好奇和好感。多些关注和关注的渠道,就会少些尴尬,影迷对华语文艺片的了解不能一直指望D版和下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