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莲
姜文有架子,有脾气,难相处,这在记者圈里是公认的,但他又是一个特别出色的采访对象,有不少关于他的人物长稿质量相当好,或饱满、或深刻,采访姜文,想不得金句都难,但前提是,你要跟他卸下心防,相谈甚欢。换句话说,姜文并不适合那种走马灯一样的跑场子宣传,不想说重复的话,不想回答太过肤浅的问题。很多导演眼里“马马虎虎过去算了”的场面到了他这里就是不可以,就是要较真。所以才出现了香港电影节群访的尴尬一幕,他“教训”了记者半小时,问问题的记者都被“教训”了,没有的则抓紧记录了这个美妙的时刻。
之所以美妙,是因为记者的问题非常有助于姜文全面发挥,误用了一个“分权”的词,让姜文成功把在片场说一不二这件事夸张成了政治与艺术的对立,把对方拽进自己的逻辑,并熟练的运用逻辑打败对方,这是一个强势的采访对象经常使用的方式。能够跟姜文形成对抗的记者非常少,但不是没有,也不可能在电影节记者会这种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场合里酝酿,这种凑热闹一样的群访,采访问题最好浅薄而有逗趣的空间,回答首先要有爆点、有趣,其次还要浅薄,易于形成段子,快速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姜文和记者都无可奈何地作出了让步,记者尽量将自己降低,而姜文则任性地踩上一脚。
姜文曾经引用过贝尔托鲁奇的一句话,“为什么拍电影?是为了忘记”,他多次表示拍完电影就不想再说了,但是因为宣传的需要,作为导演,不管主观还是客观上都掌控自己电影一切的人,他不得不继续说、反复说,同时不愿意揣测别人想得到什么答案,只尽情表达自己,高兴的时候就嘲讽,不高兴的时候就开炮。
但姜文开炮迄今为止都可以被容忍,首先他是对记者开炮,娱乐记者,包括电影记者一直是娱乐圈中的沙袋,不受尊重、腹背受敌,电影观众觉得他们是以利益来臧否电影,电影导演觉得他们是在误导观众,所以对记者开炮不会得罪观众,大牌的导演更不怕得罪记者。其次,他的言行程度始终还未超过他的电影,大导演可以有大脾气,没有作品和票房又有大脾气的,几乎等于找死。而姜文算是一个改变了中国电影格局的人,他拍大片,有获国际大奖的、有票房冠军的,是难得的全才,在一个普遍水准不够高的群体里,人们必然会对那个最有才华的、脾气最乖戾的人给予最大程度的容忍和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