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国务院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中,历史遗留环境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全部927个项目中包括202个历史遗留治污项目,尽管此类项目周期长、投入大,但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共同努力,历史遗留污染项目仍然取得较好成绩,其中计划在2015年前实施的131个项目一半以上已经启动,尤其是株洲清水塘地区、湘潭竹埠港地区和郴州三十六湾地区等通过一批历史遗留污染项目治理,区域环境质量已有明显改观。
湘江流域历史遗留污染治理对湖南西部其他市州污染治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石门雄磺矿区等一批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治理。位于常德市石门和张家界市慈利两县交界处雄磺矿,是亚洲最大的单砷矿区,矿区具有1500多年的开采历史,长期的采、选、炼矿产生的废气、废水无组织排放,废渣裸露堆积,对矿区周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污染,留下了沉重的治理包袱。2009年,该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纳入国家和我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并编制了《湖南石门典型区域污染土壤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已通过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批准后,将启动总投资15亿元的全面整治。在编制全面整治方案的同时,省市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不等不靠,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了该区域相关问题整治,一是该区域全部涉重金属企业于2011年底前彻底关闭,目前矿区不再产生新的污染。二是完成慈利县砷污染影响区域安全饮用水项目,总供水规模为295立方米/日,解决了临矿村、星明村、广口村三个村182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加强残余废渣治理,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2600万元,地方配套560万元,先后启动了石门雄磺矿含砷废渣治理与处置一、二期工程,对20万吨含砷废渣、4万吨含砷污泥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和安全填埋,同时建设废水处理站收集处理填埋场渗滤液和废弃矿井含砷废水,并对原废渣、砷泥堆积场进行生态恢复,预计今年8月基本完工。为进一步加快该区域历史遗留污染治理,湖南还在国家环保部的支持下,开展了“石门典型区域污染土壤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列入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六大典型区域之一,以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四是对矿区居民实施分步实施搬迁安置和全面进行一次体检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