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用优质煤替代原有烟煤,是北京市正在开展的“减煤换煤、清洁空气”工作中的一项。所谓“优质煤”,就是全硫含量低于0.4%、发热量高于5000大卡的无烟蜂窝煤、无烟煤球、无烟煤块。
推广“优质煤”,政府主要是从整体上考虑燃煤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从制度上入手解决雾霾问题。但居民们不同,他们主要是算经济账,便宜的自然也就作为优先考虑对象,毕竟一个冬季下来的煤费可不便宜。这个“减煤换煤”的“拯救蓝天计划”或许真的能为战雾霾出一份力,北京市每个区也定下了工作目标,可谓有决心、有信心。然而,不能不提防一些当地政府会为了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目标、提升政绩而不惜一切代价,以致损害群众的利益。
补贴如何能真正落实到居民手中?老百姓用劣质煤就是图个便宜,高质量的燃煤与普通烟煤相比污染系数更低,但是市场价格相对来说比较高,并且还要安装无烟煤炉具。因此北京市各区政府也出台了优惠补贴政策,例如昌平区每吨补贴550元。这些补贴一般都是市里、区里出钱,层层下发到居民手中。即使北京市方面要求各委办局简化补贴资金审批流程,把部分补助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区县,这也只是简化流程而已,没提该如何监管资金流向和每一笔补贴的审计核查。补贴层层下拨,最容易遭中途克扣,可别像那些捐款一样落入贪官口袋或挪作他用。
另外一个顾虑就是在“减煤换煤”过程中,倘若出了问题,居民该找谁解决?“减煤换煤”是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进行的,要是居民使用不满意或者出了什么意外,这里面可推卸责任的空间很大。政府和合作方得从头到尾厘清责任,将各大项细分好,这样才能“投诉有门”。“减煤换煤”虽是一项科学的好政策,可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是一种买卖,只有顾客满意了,“卖家”(即当地政府和合作企业)才能得到好评。
“减煤换煤”不能单纯只算环保账,也应该算好惠民账,在不损害居民正当权益的前提下,稳健有序地展开,民生环保两不误,才可能人人拥护,人人参与,也才有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实现计划的初衷。
文/黎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