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周黎明:《白日焰火》中国式黑色电影的璀璨之光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 编辑:周为 2014-02-17 13:41:08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日报周黎明独家影评:中国式黑色电影的璀璨之光

《白日焰火》剧照

中国日报周黎明独家影评:中国式黑色电影的璀璨之光

《白日焰火》剧照

  (中国日报首席记者、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刚刚荣获第64届柏林影展金熊奖的《白日焰火》,是一部颇为奇特的作品。它跟1940-50年代的美国黑色电影(film noir)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又独具特色,不仅是中国特色,而且是东北特色,甚至只是严冬的特色。那是一幅中国北方常见的冬天景象,万物萧瑟,路边堆着积雪,昏暗的路灯给冷冷的街景蒙上一层近乎超自然的暖色。现实中,这些都是极为单调无聊的景象,绝对不会招徕游客;但在《白日焰火》中,它们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而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至少是剧中人物的心理投射。传统黑色电影往往把洛杉矶拍得很硬朗,又略带诡异,那种诡异在《白日焰火》中依然是一个无处不在但又莫可名状的角色,萦绕着所有的人和物,使得影片获得了某种气场。而这种气场,让它超越了一般类型片以情节取胜的范畴,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白日焰火》不是一部豪华大制作,但它对于光影的使用是极为讲究并令人着迷的。大量场景发生在夜幕下,但街灯霓虹灯等各种光源时刻映照着,交汇成一个半明半暗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邪恶和正义棋逢对手,各种欲望和潜能缓缓溢出。这是当下现实的写照,但又不是写实的反映,而更像是剧中人物的视角。似乎没有希望,但又好像还有希望,值得做最后一搏。影片中的几个主角人物都是有past的,说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也不为过。这是黑色片的套路,比一览无余的戏剧人物更具玩味,同时也让观众不时揣摩人物的动机。廖凡的角色很像典型的好莱坞警察,因家庭生活的不如意而对工作积了一肚子气,既是工作的动力,又是一种偏执,在中国银幕上真还不多见,但也没掉进美式类型片的窠臼。大家都知道,描写这样的警察,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各有各的套路和局限,廖凡碰上这个角色,是他的运气,同时他也赋予了角色一种很独特、很个人化的诠释,完全摆脱了高大全的框架,把他演文艺片的不按理出牌的怪招注入了人物的塑造。他不是美式黑色片里的马洛,从形象到气质都不是,但他撑起了这部中国黑色片。这跟他以往的积累有关,他以往的艺术片角色也多半极具怪味,略带以邪制邪的感觉。他这个角色,当得起银熊影帝,实至名归。

  《白日焰火》中另一个有趣的角色,是桂纶镁。照理,台湾演员演东北女人没什么优势,但在这个不需要浓烈东北风的角色中,她演出了一个真女人的内心复杂。这绝对不是典型黑色片的femme fatale(蛇蝎美女),尽管她跟廖凡的警察之间也存在着某种情感纠葛,但完全在东方道德的可信度之内。随着剧情的层层剥茧,桂纶镁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具厚度。他们在摩天轮上那场戏,简直是对《第三个人》同一场戏的致敬和颠覆了,因为在那部奥逊威尔斯主演的经典中,摩天轮上的表白是邪恶的自辩,而《白日焰火》中则是情感的自白。更浅了?更中国化了?返璞归真?每个观众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王学兵的角色戏不多,但绝对有戏。而且这个角色由王学兵来演,无疑是正确的决定。那种残留的帅气和冒险精神,对于故事是逻辑的加固剂。

  说了半天,《白日焰火》是一个谋杀分尸的故事,很容易做成廉价恐怖片,但编导刁亦男采用了黑色处理,传承了黑色的批判精神,又自成一体,既不同于经典的黑色片,也不同于宁浩那种色彩浓烈的黑色张狂。它更压抑,从某个角度讲也更荒谬,就像是大白天放焰火,是不合情理的。但现实本来就不合情理,所以,稍微超现实一点反而更接近现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