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沅江市目平湖东西渠衬砌现场。 郭迪平 摄
本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石科圣 曾万红
[样本]
兼有湖区、山区、丘陵区,益阳市地形地貌多样,导致区域水情复杂。“水多、水少、水脏”的难题,时时纠缠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如何念好“治水经”?他们的做法是:科学规划,一张“蓝图”到底;依靠改革,引来“源头活水”。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益阳市的探索,为其他各地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调查]
水情复杂:水多、水少、水脏
从地势上看,益阳市由南至北梯级倾斜:背靠雪峰观湖浩,半成山色半成湖。
“地形的复杂,决定了水情的复杂。”春节前后,记者来到益阳看水利,市水务局副局长侯利平介绍,洞庭湖最深点就在南县淞澧洪道的马泗脑(海平面以下3米),益阳地处洞庭湖的“锅底”;长江三口来水在境内迂回切割,益阳又像一个装水的“袋子”;湘、资、沅、澧四水汇集过境,益阳也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
水多,让这片土地饱经沧桑。一直以来,益阳是全省防汛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如今,虽有三峡大坝拦洪错峰,湖区防汛压力减轻,但资水柘桃区间(柘溪水库以下至桃江)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去年受“天兔”台风强降雨影响,资水桃江段水位一天跳涨7.42米,9月24日超警戒水位,成为去年全省少数几个防汛“报警站”之一。
水少,正在上升为主要矛盾。去年7、8月的大旱,益阳南部的广袤山区丘陵,苦于无水源,无奈旱情肆虐;而北部湖区由于渠系淤塞,机埠失修,外湖有水也调不进、用不上,只能望水兴叹。
水脏,已危及湖区发展大计。在南县浪拔湖的哑巴渡,整修一新的沟渠,没有及时疏浚清理,一年就长满了草,水质发黑变臭。农民饮用水靠打井,可井越打越深,原来打20多米深就有水,现在要打100米才有水。
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形成漏斗层;有的地下水,含铁锰偏高,不能长期饮用。在浪拔湖堤上,当地农民抱怨:身处“水窝子”,想喝口干净水都不容易。
“水多、水少、水脏”,成为湖区群众普遍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民生问题。
科学规划:一张“蓝图”到底
“水情越复杂,水利建设越要讲求系统性、协调性,更要科学规划。”在2013年度全市水利冬修现场会上,市委书记魏旋君带头参加劳动,她再三叮嘱水利部门,要尊重规律,科学治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011年,益阳市人大常委会就审议通过《关于实施水利建设“十大工程”的决定》,明确至2020年完成水利建设“十大工程”,其中堤垸建设、农田水利、抗旱水源应急等工程主要解决“水多、水少”;而城乡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河湖生态修复则着重解决“水脏”。
有了总体规划,一年接着一年干。根据规划,2013年度的水利建设,全市统筹安排;对“十大工程”的年度施工方案,相关部门、各级反复论证,实现工程配套、跨区协同,谋求效益最大化。
地处沅江与资阳交接处的长春垸皇家湖,崭新的泵站刚刚建成。顺着引水渠,沅江、资阳两地的国土整理项目、财政土地治理项目同步推进。去年夏季,这里连旱52天,3万多亩水稻减产失收。如今泵站建成,土地治理项目配套,群众积极投劳,30多公里田间渠系疏浚、衬砌到位,项目区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丰收。
“过去‘九龙治水’,各唱各的调。”市水建办的同志形象地比喻:水利、国土、财政、发改、农业、农办、扶贫、移民等部门都有水利项目,以前各自立项,互不衔接,一些项目的渠道修得好,电排不配套;或者电排建好了,渠道又不通。
如今一张蓝图总揽,大家合做“一桌菜”。市、县两级政府专门成立协调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所有水利项目在规划之内,部门要衔接,资金要整合,确保投资不重复。
创新机制:引来“源头活水”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水利无人管护;另一方面,湖区水环境变化,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市水务局局长王新春称,难题越多,越要靠机制创新。
资水(柘桃区间)河道整治、南茅运河生态圈、沅江五湖连通、大通湖金盆河生态治理、兰溪河志溪河两河治理等工程,既是水利工程,又是生态工程,老百姓能直接受益。但这些工程,动辄投入上亿元,资金缺口大。
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市、县两级充分发挥水务投资公司的融资平台功能,盘活土地储备、水能开发、城乡供水、水利工程代建管理等涉水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无形资产换有形投入,以未来收益换现实投资,多方融资逾10亿元,确保水利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大项目靠融资,小项目靠自筹。去年大旱过后,各地以村为单位,不等不靠早动手,“一事一议”筹集资金,“五小水利”遍地开花。在赫山区沧水铺镇碧云峰村,为修骨干山塘,受益村民人均捐资500元。南县中鱼口乡四星村动员在外办厂经商的老板,资助家乡水利建设,筹集资金22万元,兴办“名人水利”。
南县浪拔湖镇南红村,渠道两旁是齐刷刷的林网,沟渠水流见底。村支书严若明告诉记者,村里把4120米渠道两旁的风景线拍卖给八达林业专业合作社种树,合作社每年给村里6万元,全部用于水渠管护。村里的渠道按每米1元的管护费,固定8个村民定期疏浚、除草,村委会每月组织检查、评比,确保渠道畅通、流水不腐。
渠道、山塘、水库在保证排灌功能的条件下,拍卖其附属的种树、养鱼、旅游等功能,这就叫“产权水利”。在桃江、安化,“产权水利”普遍得到推广,拍卖所得用于水利设施的管护维修,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从机制上破解了农田水利管护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