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图说数解政府工作报告 努力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王娉娉 2014-02-11 09:09:08
时刻新闻
—分享—

  制图/李真明

  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
制图/李雅文

  制图/李雅文

  【题记】

  2月10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为了让您能更清晰地解读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以及未来一年的“任务表”,我们用图表、数字等最直观的方式,为您绘制出一张中国梦湖南篇章的“幸福地图”。

  成就篇:建设“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守住“四条底线”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900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251.6亿美元;公共财政收入超过33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23.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3414元、8372元。

  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7∶47∶40.3,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740亿元。超级杂交稻创百亩连片平均亩产988.1公斤新纪录,新上3D打印、锑清洁冶炼等12个科技重大专项。民间投资超过1万亿元,占比提高到62%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7.9%。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20.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6%。

  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

  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

  解决37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启动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228个,关停淘汰重金属污染企业127家。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

  比重超过65%

  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超过300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65%。21项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8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

  “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

  对接国务院精简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75项,向长沙市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5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214项。实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止性规定。办公性行政经费、“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

  目标篇: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万元GDP能耗下降2%。

  全面落实改革开放目标任务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出台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完成市州和县级国企改革。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推动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分类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施统一监管。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在长沙、郴州试点先照后证,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行。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15年底之前完成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总额不增加的原则,严控机构编制数量。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实施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年内完成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政府部门办公司要与所在部门全部脱钩。

  深化财税、金融、农村等各项改革。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资金,省级项目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原则上不设立新的专项。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债务预警和“红线”规定,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民自建住房财产权、林权的交易和抵押贷款有效途径。

  开展专业化、产业链、点对点招商,健全外商投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和调度机制。加快衡阳、湘潭综合保税区建设,建设原油、农产品、汽车等专业性进口平台。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出台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先进装备制造与再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轻工食品、节能环保、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等重点产业的政策措施,培育3D打印、工业机器人、两型住宅、北斗应用等新产业。抓好上海大众30万辆乘用车、泰富重工、蓝思科技三期,以及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升级、华菱汽车板等重大项目。

  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继续培育粮食千亿产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工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企连结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启动实施“百片千园万名”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节水高效农业、农作物高产栽培等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

  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商务会展、节能环保、会计咨询等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数字出版、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服务业。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第三方物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促进现代交通、邮政快递、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配套、融合。落实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实施“农贸市场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区域性交易中心。推进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试点。

  积极争取长株潭三市高新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大力引进和发展科技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专利权、商标权、股权等质押支持力度。

  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万亿元以上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其中争取建成通车高速公路400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1500公里;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120万千瓦以上,重点建设各市州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垃圾治理、地下管网等工程。重点加强洞庭湖和“四水”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安居工程和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

  强化要素保障。开展知识产权、应收账款、动产、股权、订单、仓单质押等抵质押贷款业务,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实施“气化湖南”工程。继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城镇低效利用地再开发。

  努力实现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

  加快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与建设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土地管理、行政管理、金融管理等制度和机制创新,重点开展土地空间使用权确权登记、政府管理创新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研究出台非居民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用电、用气办法,加大差别电价和企业直供电实施力度。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环境服务业改革试点,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范围。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的配套,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监管,推动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

  以水更清为重点,抓紧实施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在长株潭地区全面实行水务一体化。以山更绿为重点,强力推进山体修复、尾矿库治理和“矿山复绿”行动,启动重金属污染严重耕地的修复利用和作物结构调整试点工作。以天更蓝为重点,加大雾霾防治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和政策力度,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完善长株潭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监测网络,分批启动其他市州城市、重点工矿城市大气监测网络建设;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对所有机动车实行绿色标志管理,加大建筑工地粉尘管理力度。

  把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和规范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推行政府担保和农户联保,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充分发挥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坚持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精准扶贫,实行一户一个脱贫计划

  坚持精准扶贫,实行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个脱贫计划。统筹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推动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户”。抓好贫困地区教育工作,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集中力量办好15件实事

  围绕“两房两棚”建设、“两供”、“两治”等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集中力量办好15件实事。1、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2、解决3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3、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4、建设新农村示范村100个、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00个。5、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0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00所,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添置学生床位42万个。6、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18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3万户,新增公租房(含廉租房)15万套。7、实现30个市县供水厂出厂水水质全面提升,新增城镇管输天然气用户15万户。8、县以上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8%和87.5%。9、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50所,确保农村五保年分散供养标准不低于2640元。10、确保城乡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不低于330元/月和165元/月。11、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00户,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儿童3000名。12、改扩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20家,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5000人。13、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2万个。14、确保省级以上公益林管护面积到位率和补偿资金发放到位率均达到100%。15、建设农民健身工程3000个、室外健身路径工程200个。

  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

  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继续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发展,努力解决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和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统筹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和救助制度,有序推动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向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延伸;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多途径增加居民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三公”经费全部公开

  逐步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严格执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止性规定,坚决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三分之一的目标,加大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民生事项、重大投资项目和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

  认真落实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责任,改革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面清理和规范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全面规范公务接待,全面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从今年起,全省行政经费“零增长”,“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并全部公开。

  本报记者 孙敏坚 整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