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改革迈向新征程——改革创新的湖南实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蒙志军 编辑:王娉娉 2014-02-10 08:47:3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蒙志军
  
  (一)不平凡的2013年过去了。
  
  这一年,距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5年。
  
  历史,总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力量。当岁月翻开新的一页,当代中国在2013年迎来了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注定将成为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途中的重要里程碑。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全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
  
  (二)新一轮改革的旗帜飘扬,三湘大地风云激荡。
  
  2013年11月13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中共湖南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和提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初步意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会上慷慨激昂——
  
  “无论是适应发展需要,顺应改革大势,还是回应群众呼声,都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全省上下务必增强深化改革的决心、信心和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今天,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也关系到湖南的前途命运。
  
  2013年12月6日,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决议》,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序推进全省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研究部署。
  
  “进一步坚定决心、信心和意志,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毅然决然地全面深化改革”、“务求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的历史起跑线上迎难而上、后来居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敢为人先的精神,紧紧抓住改革创新的接力棒奋勇追赶、矢志向前,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一句句饱含激情的滚烫语句,折射出历史的共识和改革的强音。
  
  2014年2月8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二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徐守盛,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向全省释放强烈改革信号,发出明确改革指向——“全面深化改革,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认识问题,绝不是耳朵听一听、嘴上说一说的问题,而是行动问题,是执行问题,是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的问题”。
  
  三湘四水,改革的热情在涌动,改革的共识在凝聚,改革的实践在升华。
  
  (三)在湖南,梦想因改革破土重生,改革为梦想披荆斩棘。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湖南思想解放的30多年、伟大转折的30多年、发展跨越的30多年。坚持在改革中谋发展,坚持在开放中求进步,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接力奋斗,谱写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壮丽史诗。
  
  ——总体实力令人瞩目。湖南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全面小康大步迈进。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增长10.1%。
  
  ——两型社会建设渐入佳境。长株潭试验区第一阶段改革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率先在全国出台两型社会建设的标准、考评、监管、法规和示范创建体系,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生活得到历史性改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业”的理想正在成为现实。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3414元、8372元。
  
  30多年来,湖南的改革在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成长,在两型社会的试验中艰难破题,在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的竞争中历练。湖南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有力证明,哪里有改革开放,哪里就有发展的活力,哪里就有发展的新局面。
  
  (四)在湖南,改革并非一路凯歌。30多年来,我们曾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我们也曾经受考验,艰辛探索。
  
  今天,我们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历经30多年的洗礼,“发展起来的问题一点也不比没有发展起来时少”。
  
  当前,湖南面临的最大实际是“发展不足”: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产业规模不够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太平衡。
  
  当前,湖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优”: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社会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湖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负重爬坡”:城乡统筹任务繁重、人均增量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当前,湖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矛盾叠加”:利益诉求增多、利益关系复杂、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突出。
  
  湖南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根本上是改革开放的差距。在前进道路上,办好湖南的事情,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三量齐升”,推动“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第一要务是抓发展,唯一的途径是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今天,湖南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只有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科学判断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才能够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30多年前,如绝地反击,不改革,死路一条。
  
  30多年后,如逆水行舟,不改革,不进则退。
  
  (五)湘江之畔,一场改革再出发的“自我完善”,如同春雷,滚滚而来。
  
  改革需要壮士断腕,断别人的腕难,断自己的腕难上加难。
  
  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近年来,湖南投入百余亿元巨资,湘江流域综合整治初见成效。虽然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湘江整治与科学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和全省人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2013年,湘江保护与治理被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新启动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228个,关停淘汰重金属污染企业家127家,湘江重现碧水奔腾指日可待。
  
  全面深化改革,最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13年以来,我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等为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更直接主动、更近距离地为市场主体服务。
  
  从2013年5月起,我省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31项,清理省本级行政审批项目55项。2013年10月,省委、省政府以空前的力度,向省会长沙下放45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涉及发改、工信、住建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
  
  2013年7月,长沙海关率先在全国海关为权力“松绑”,对180项业务审批事项中的64项进行取消、下放、转移等调整。通过改革,推动了海关业务管理制度和作业流程化繁为简。以全省工程机械类企业为例,此项简化措施,全年可对企业减少8000次审批行为、2.4万个签字、8000次计算机操作。
  
  一系列贴近市场主动服务的新政策、新举措,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优化了发展软环境,投资“洼地”效应更加凸显。截至2013年下半年,在我省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30多家,美国微软、上海大众、日本三菱、住友橡胶、德国博世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不仅填补了我省工业门类的缺陷,还催生了家用电器、平板显示、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一批新的产业集群。
  
  (六)从深圳坐高铁向北,两个小时就到了郴州;再乘汽车往东,约半小时车程便到达郴州出口加工区。
  
  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淼往返这段路程已3年。他决定将留在深圳的产业逐步搬到郴州来:“这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环境越来越成熟,对出口企业发展十分有利。”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2013年,我省积极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取得可喜成果,从顶层设计、市场准入到投资环境、工作效率、企业保障等,都更加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开放型经济风生水起。
  
  金融棋活,全盘皆活。2013年,湖南金融改革驶入“快车道”。省政府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揽子激活金融市场计划,包括探索建立省级资产管理公司、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等。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2013年,我省持续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预算公开、“营改增”试点等多项财税体制改革,用制度构筑财税保障。
  
  一系列改革也正在“破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开始试水,市场之手助力生态环保,土地流转渐成气候,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保雨露滋润城乡……
  
  (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今天,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拉开,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在这场新的伟大变革中勇立潮头,奋力改革,锐意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而努力奋斗,我们才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