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演艺业“脱官入民”才有真正出路

来源:红网 作者:寇军 编辑:易木 2014-01-16 00:04:05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再加上此前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会风的“八项”规定,让各大电视台纷纷响应,停办多场晚会演出,许多节会庆典也纷纷瘦身,演艺公司的业务无疑遭受了重创。(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
  
  与高档白酒、餐饮和其他的服务业一样,演艺业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根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统计与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北京市营业性演出场所共计演出票房总收入达14.42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文化产业市场相对成熟的北京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演艺市场的不景气由此可见一斑。
  
  而让演艺业感觉尤为明显的,恐怕还是岁末年初演出“黄金季”的遇冷。正如有些演艺从业者所说,以往的这个时节,跨年晚会、企业年会、机关年会等等演出机会接二连三,加上各种各样的慰问演出,会让自己赚得钵满盆满,然而,今年却出现了“奢侈的清闲”。市场情况与个人感受,总体上反映了演艺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平心而论,演艺业当下遭受的重创,的确与“节俭风”劲吹有着直接的关联。自从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以来》,再加上“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厉行节约反浪费”具体要求的出台,以往晚会演出、节会庆典等过于泛滥的现象受到了约束,不再像从前那么频繁,演艺业务受到影响也在所难免。不过,究其根源,真正的原因还是要归结到演艺业的发展模式,甚至应该追溯到演艺业自身体制的改革导向、方式和程度。
  
  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试点,并且全面推开,虽然有些演艺团体进行了经营模式的改造,可市场化程度依然很低,参与政府与国企组织的演出项目,仍然是演艺公司主要的“商业路径”。也就是说,“官演”还是演艺市场上的重头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习惯了“官演”的演艺业,无论内部发展,还是外部市场开拓,必然缺乏发展动力,自然无法适应“官演”需求锐减后的现实。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为文化产业,电影产业的情况却一枝独秀。根据《人民日报》报道,2013年初,中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2013年全年的电影票房收入217.69亿元,以同比27.51%在持续高速增长,国产影片高达58.65%的市场占有率,新增的近47亿元票房中,国产影片的贡献率高达96%左右。
  
  从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中,演艺业应该汲取一定的经验。既然演艺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领域,只能尊重产业发展的规律,以演艺产品为核心竞争力,来面对市场和观众。外部环境的变化之所以会带来巨大冲击,说明演艺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见,如果演艺业能够明确定位好内容生产者的角色,真正摸准市场需求的脉搏,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艺术生产”方向,肯定能度过时下的困难。
  
  演艺业的“官演”时代一去不复返,“脱官入民”,既是市场环境倒逼的“无奈”之举,也是演艺业从“小众艺术”发展到大众文化消费阶段的必然选择。况且,民众文化生活也的确存在演艺业大展拳脚的广阔空间。古人说,“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只要积极地修正以往产业发展的偏差,那么演艺业的“冬天”也许正孕育着更大的生机。
  
  文/寇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