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十八届三中全会:高考不分文理最快2017年实行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媛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 2013-11-21 08:48:34
时刻新闻
—分享—

  2014年高考已经开始网络报名,“加分瘦身”、“异地高考”等一批高考改革举措将于本高考年度步入实施阶段。一些学生家长认为,以教育公平为出发点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回应了社会呼声,但也存在“步子不大”问题。
  
  “探索招考分离”、“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有关专家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及重点任务,有关部门亟须出台详细“路线图”,以“啃硬骨头”的勇气兑现改革承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日前透露,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制定,文理不分科方案将很快出台。
  
  文理不分科
  
  方案最快今年底出台
  
  为确保对考生的公平,一般涉及高考改革的政策都会提前三年公布,也就是从政策公布之后第一批上高一的学生开始实施。据分析,文理不分科方案最快在今年年底前出台。这意味着,高中教学不分文理科最快从明年9月入学的高一新生实施,三年后,也就是2017年高考才有不分科高考的可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现行的文理分科制度主要是基于实用的考虑,而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出色的人物都是贯通文理的大家,因此他支持文理不分科。也有中学校长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从培养人才角度而言,不分文理科比较好。理科生不学政史地等知识,会缺少文化底蕴;而文科生不懂理化生,在理性思维上也会欠缺。
  
  不过,一些学生与家长担心,不分文理科,所有科都要学,是不是会增加学习负担?“不分科就得学9科,压力太大了。”一名高中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事实上,我国高考考试科目一直是减少趋势,从过去的7门逐渐改为“3+X”,但学生负担并没有减轻,反而不断加重。问题就在于,评价标准始终是以文化课成绩为主,招生录取标准始终以考试分数为主。这就迫使老师“考什么教什么”,学生“考什么学什么”,并且不断攀登分数高峰。
  
  招考分离
  
  不推进难破应试教育体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中学过早分文理,会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出现偏差。但如果不分文理科则必须与招考分离同步推进。所谓招考分离,就是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依据统测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和大学面试录取考生。改变一考定终身,才有可能避免文理不分科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教育专家认为,当前的高考改革方案多数集中在具体的技术层面,而对更为深层次的制度性弊端涉及不多,所以,“改来改去却难以取得根本性的效果”。熊丙奇说,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招生分离为核心,如果不推进考试招生分离,而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做改革调整,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
  
  “新一轮高考改革能否真正深入,取决于是否切实推进考试招生分离,而这也考验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真正放权,因为实行考试招生分离,要求政府部门把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把考试选择权交给学生,要建立全新的考试招生格局。”熊丙奇说。
[NextPage]

  一年多考
  
  “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很期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打破“一考定终身”,这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福音”。这意味着学生们无需担忧因一次考试失利而将多年苦读付之东流,考试压力随之减小。“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很期待‘一年多考’,毕竟一次考试不能判定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有时运气好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海南高三学生张婉茜说。
  
  海南省国兴中学高一英语教师汤少玲说,一些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英语科目一直是他们高考中要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英语科目实施“一年多考”是英语教学工作者期盼已久的好消息。她认为,各高校可根据录取专业进行自主招生,“有些专业或许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很专业的英语知识,那么在招生考试中就可以减少英语分数比重或降低英语考试难度”。
  
  其实,据记者了解,英语一年多次考试已在浙江、天津等省份试水。例如自2009年起,浙江高考英语30分的听力部分就放在每年3月和9月举行,学生最多考两次,可选最高成绩计入总分。而依据北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从2016年起,该市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目前,征求意见已经结束,预计年内出台正式方案。
  
  保送缩水
  
  奥赛保送生从一省200多到全国200多
  
  在不少人看来,奥赛是通往名校的“捷径”。不过从2014年起,数学等五门学科奥赛的省级获奖学生不再拥有保送资格。这一改革使得保送生名额大幅减少,但能否根治奥赛的“功利顽疾”,引发了社会新的讨论。
  
  奥赛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学、化学和信息学等五个学科竞赛。依照最初设计,这属于课外活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随着“奥赛获奖即可保送”政策的出台,奥赛开始被一些学校和家长扭曲为“必修”类的学习。甚至有学生“专攻”一门,客观上导致偏科和基本知识学习能力的缺失。
  
  为了抑制赛事不应有的功利色彩,教育部出台新规,从2014年开始,只有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并入选国际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方可获得高校保送资格,并需要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调整之前,5个学科的竞赛加起来,一个省就有200多人可以保送。政策调整后,具有保送资格的人数,全国只有200多。”浙江一所知名高中的奥赛辅导老师说。
  
  加分瘦身
  
  对“裸考生”是个利好消息
  
  2014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还将面对“全国联动”的加分“瘦身”。2010年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调整有关学科竞赛和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政策,并且明确从2014年开始执行,而具体调整细则由各地制订。根据各省区市近期公布的高考加分政策,“降低分值”和“缩减项目”是两大变化取向。
  
  如果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那么,高考公平则是教育公平的重心。在2014年高考中,高考加分全国性“瘦身”无疑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为肃清高考加分乱象下的这剂猛药,回应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求。从2009年重庆20余名高考考生民族身份造假、2010年浙江被曝出违规体育加分,到2013年清华大学拒四川“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近年来频现的加分项目泛滥、弄虚作假等现象,造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在一些省份,加分规定竟与招商引资、引才挂钩。这一旨在弥补高考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不足的制度,异化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通道,偏离了政策设计的初衷。
  
  对考生来说,加分“瘦身”带来的直接影响将是享受加分人数的减少,对“裸考生”无疑是利好消息。拿四川来说,此前可以享受加10分的“省三好”、“省优干”项目被砍掉,这一变化将使每年1000多名考生不再享受加分照顾。据官方公示名单统计,2013年该省享受这两项加分的考生总数为1269名。
  
  不过,一些家长仍担心新规难以遏制权力、金钱向高考加分渗透,难以解决加分腐败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消除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变形走样的教育公平焦虑,必须真正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约束。此外,一些学者提出,应适当赋予高校一定自主招生权,比如对地方教育部门认定的高考加分可以不予认可。如果考生的特长不是学校或专业需求的,可以不考虑其特长。加分收益打折扣后,将有利于挤掉加分中的“水分”。
  
  异地高考
  
  2014年正式踏入实施第一年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经过过去几年广泛的社会讨论,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高招新政,大多数实施节点都定在了2014年高考,所以2014年将是近几年新政策较为密集的一年。
  
  在去年被视为“异地高考”破冰之年后,2014年正式踏入“异地高考”第一年。最受关注的北京、上海等地也出台了具体方案。国内最早放开“异地高考”政策的山东省将于2014年度高考首次接纳非户籍考生。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介绍,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必须符合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次必须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再次必须是具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符合条件的考生总数预计不超过1.5万人。

[NextPage]

  连线湖南
  
  保送生名额大幅缩水
  
  尖子生转战自主招生
  
  长沙晚报讯(记者 徐媛) “明年高校自主招生可能会前所未有的激烈。”随着保送和加分政策的大幅调整,我省保送生将大幅缩水,长沙几所中学的负责人都预测,被保送拒之门外的优秀学生会转向自主招生这条通道。
  
  2013年,湖南共有295人获保送资格。但2014年,根据教育部规定,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大学科的奥赛中,只有在该项竞赛中获得决赛一等奖并被遴选入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才具有保送资格,其他如全国前三等奖、省赛区一等奖得主均不再有保送资格。按照上述保送生政策,明年起全国有保送资格的学生预计为260人左右。而以往,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为六七千人,缩减了九成以上。湖南学生能抢到几个席位,全靠实力说话。
  
  昨日,清华大学在本科招生网上公布了2014年保送生招生简章。其保送生招收对象已由去年的“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具有保送资格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缩小至仅限“全国16所外国语中学”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不少中学、考生担心,保送取消可能埋没一些“特长生”。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说:“我认为,这部分学生的选拔完全可以通过现有的自主招生制度来接盘,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评价主体、招生主体、育人主体的错位问题。清华大学正在探索的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拔尖计划针对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潜能的学生(即特长生)。”
  
  专家观点
  
  高考改革不能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

  
  近期,江苏、北京、山东等地陆续出台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遗憾的是,这些改革的触角多数仅限于考试技术层面,还没涉及更为根本的体制制度。
  
  高考改革具有系统性,只要导致问题出现的制度因素不改变,在问题本身层面调来调去,或许会收到一时之功,但从长远看,依然跳不出应试教育怪圈。
  
  专家认为,怎样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放权,将是改革的攻坚战。高考改革不能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这会陷入“放权”的悖论,而应该建立新的改革机制——由全国人大、地方人大讨论、审议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一方面广泛听取民意,另一方面则监督政府部门依法放权推进改革,否则,改革就可能一直悬在空中难以落地。

[NextPage]

  他山之石
  
  国外“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
  
  “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个故事: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经验……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
  
  “若有3个漂亮裸女站在你面前,你会选哪个?你的选择与经济学有关吗?”
  
  这是“脑筋急转弯”吗?不是,这是美英两国的“高考”试题,一个是美国学术能力评估考试(SAT)的题目,一个是牛津大学面试官的提问。
  
  英国考试还有后悔药
  
  现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工作的乐山·哈雷,家乡在英国东南部的海斯廷斯。7年前,他迎战“高考”——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考试(Alevel),期待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牛津或剑桥。
  
  和国内不同,英国的“高考”是在读“高中”阶段就同步进行的,因为英国大学需提前一年开始申请。而英国的“高中”与国内也不同,那是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为期两年。学生在两年内用四轮考试考完,分别于每年1月和6月各举行一轮。如果成绩不理想,学生还有“后悔药”:半年后重考,取两次中分数较高的一次。
  
  “我考试的时候也很紧张,那些试题光靠死记硬背是答不出来的。”哈雷还记得一道考题:如果某个国家在战争中有半数国民丧生,会出现哪些问题?
  
  美国要综合人才不要考霸
  
  严格说来,美国没有高考,所谓的“高考”就是定期的标准化考试,主要有两类:“学术能力评估考试”(SAT)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ACT)。“我当时参加了SAT考试。”刚刚大学毕业的凯莉说。SAT每年举行7次,意味着考生一年可以有7次机会。
  
  如果你以为考高分就能敲开牛津、哈佛的大门,那你错了。欧美许多学校并不“唯分数论”,他们需要的不是考霸,而是优秀的综合人才。
  
  韩国高考成绩占比只有60%
  
  即便是有“核战争”之称的韩国高考,现在也不再是“一分定终身”。自从2002年实施新的高考制度后,高考成绩在大学录取中的比重只占60%,而高中成绩和在校表现各占20%。
  
  时事辣评
  
  跳出“教考招”看高考改革

  
  罗晓星
  
  囿于“教考招”框架内对高考改革的各种论断,其指向已相对明确:除去正以“小碎步”挪动的技术层面调整,更亟待制度层面的“大踏步”向前。前者包括已经开始贯彻落实的“加分瘦身”、“异地高考”等新举措,后者则指说得多而做得少的“行政放权”、“高校自主”及“招考分离”。
  
  在“招考分离”的探索上,高职教育已决定先行一步。然而坊间对此却持观望态度,原因是要消除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仅此一招还远远不够。由此倒让我联想到,看高考改革,或许也该跳出“教考招”。
  
  其实,考之于现实,“一考定终身”的论调早已站不住脚。高校毕业生令人胆寒的就业难度和令人心寒的平均工资,应该没有底气赋权高考成为教育和招生的“指挥棒”。然而这根“指挥棒”却依然能够撩拨学生、家长、老师的心弦。为何?在我看来,还是因为过于单一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上大学、有单位才是“高大上”的人生,其他多姿多彩的活法则统统被归为“不务正业”。
  
  若社会本身的价值取向就不够多元,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过于集中地指向了接受高等教育。眼下即见的影响是,无论高考如何改革,教育如何改革,总会有新的问题倒逼下一轮改革,越改越好也罢,就怕左左右右地“打摆子”,总体来看还是止步不前。时下这种单一的价值取向更长远的影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时代列车的驾驶员,当疾驰的快车哪天搁浅了,才猛然发现,没人会修车。
  
  网友微评
  
  @佛山电视台小强热线:高考,一直是同一套试卷,同一个评分标准,同一个选拔制度。但是,现在高考要改革了,一考定终身将会变成综合评价,平时我们所讲的德智体美劳都可能成为其中的考核标准。
  
  @安徽省蒙城县职教中心团委:高考改革了,教师管理制度也改革了,希望改革后的政策,能带来新的变化……
  
  @驰骋宏宇:呼唤高考改革2014年高考中就实行,不要拖拉,要雷厉风行,更加公平透明,自主招生严格制度,防止录取时产生的腐败关系。提高录取率,让高考生都能有一个上理想学校和专业的梦想实现的机会。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解放日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