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发展中的民营力量】“专利王国”的脚步从未停歇

来源:红网 作者:郭志强 编辑:王娉娉 2013-11-18 13:09:2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巨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则有)

  红网长沙11月18日讯(记者 郭志强)“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这句话是湖南巨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则有的开场白。
  
  这位1962年出生于湖南涟源小山村的汉子,彼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吃上一碗喷香的大米饭。谁能想到,20年后,他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建筑必须有明梁的设计历史,并开启了空心无梁楼盖这样一个崭新的环保产业。
  
  据邱则有介绍,他的发明专利已达50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00余件,连续多年居国内授权发明专利前十名,占湖南授权发明专利申请1/6,多次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红网:当时是什么勇气和决心使您毅然丢弃“铁饭碗”,下海经商?
  
  邱则有:改革开放的大潮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从事了15年研究工作的我决定放弃安逸稳定的科研院所工作,转战商海。因为经过我多年潜心研究,从自然界中蜜蜂蜂巢的构造中得到启发,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建筑技术——现浇砼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将受力性能最好的工字梁与用料最省、最经济的蜂巢结构原理运用到建筑结构体系中,不但可大幅降低建筑综合造价、缩短工期,还可提高建筑净空高度、降低建筑自重。
  
  据建设领域权威专家推算,如果全国10%的建筑采用这项成果,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投资100多亿元。但是,我的技术、我的研究成果让许多人发了财,却不能给单位、给自己、给技术持有人带来财富,我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1995年6月,我与妻子蒋棠毅然辞掉当时被称为“铁饭碗”的高薪工作,白手起家,创办了长沙巨星轻质建材有限公司。带着一股敢想敢干的劲头,我在创业路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帝国。
  
  成立公司后,首推的第一张牌就是以节能环保的轻质墙板,挑战秦砖汉瓦这个沿袭了几千年的建筑材料,难度可想而知。在困难面前,我没有胆怯,带领团队跑市场,争取开发商的认可;写报告,获得国家出台政策支持。
  
  2010年,我主持研发的“蜂巢芯及其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该中的应用”等7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整体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证书。我的空心无梁楼盖技术成功了!
  
  现在,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专利十佳企业、中国最大空心楼盖墙体芯模生产企业、中国资产规模、生产规模及销售规模最大的空心楼盖芯模生产企业,公司的现浇砼空心楼盖技术和产品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区推广应用,应用工程7000多万平方米,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60亿元。
  
  红网:随着市场认可度增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公司产品的仿冒者也跟风而至,您是如何应对这一恶性竞争的?
  
  邱则有:优异的性能和简捷的操作方法,让我的产品在很短的时间便成了市场上旺销的抢手货。面对如此景象,我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准备大干一番。谁料好景不长,热销期只持续了一段时间,不久产品就开始滞销,甚至出现一两个月都无人问津的状况,原来是市场上出现了低价的仿冒品。
  
  无奈之下,我选择了转移生产场地的做法来保守产品技术秘密,甚至将生产地搬到了监狱之中,但是效果依然不理想,往往一个新产品出来畅销不到半年,市场上便出现仿制品。我愤怒了。决定斗法仿冒者,希望借助舆论的谴责讨回属于自己的公道。
  
  于是,1999年开始,我尝试将自己的发明成果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刚开始干的时候,我投入了大量资金申请专利,每个月十万八万的,钱花得让我发慌。为维权,我们曾经拿了一个实用新型专利去起诉仿冒者,结果发现这不是一把宝刀是纸刀,想砍别人结果把自己砍得心灰意冷,这使我一度认为专利没用。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领悟到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起初由于缺乏专利知识,提交的专利申请非常简单,发明成果不会总结,不会将有形的产品提炼成无形的专利权利,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专利权利要求书和专利说明书,不是被认为格式不符,就是保护范围过宽或过窄。
  
  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最好。我认为不管在哪个领域,要想不落人后,就必须要有创新。即使利的申请上,也必须走出新路子,不能在固有的模式上兜圈子。
  
  于是,我一方面请来专利代理人替自己撰写,另一方面从多种途径购买了大量专利方面的图书资料,开始把强化专利知识当成自己的另一项专业来学习,并开始思考怎么样进行专利布局。
  
  冬去春来两三个寒暑,2001年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利布局。首先,我坚持对研发的新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把每一个专利写好,只申请发明专利;其次,开始了最为熟悉的现浇混凝土成孔芯模领域的专利圈地,从整个行业的角度,从进攻型到防御型,从明处专利到隐形专利,从方法专利还是申请产品或模具专利等,充分考虑专利层次问题,构架企业专利战略。
  
  通过总结研究,我创造性地发明了快捷有效的“五路归一”专利申请方式,从正面、模仿、替代、反向和检索五个方向全面考虑发明成果的专利保护。“五路归一”的做法,不仅让巨星的每项专利保护做到了无漏无缺,让人绕无可绕避无可避,而且能衍生出多个甚至是一群专利,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形式,达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10年间,靠着周密的专利保护,我很好地实现了将“像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的创新技术完成产业化。在我大量申请专利的同时,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申请这么多专利,是不是他将众多的公知公用技术申请了专利?众所周知,发明专利在授权以前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实质审查程序,其授权是在审查员进行全面检索并参照大量的对比文件并认为专利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后才做出的,发明专利的稳定性非常高。我应对了几十件专利无效案,但还没有一件被宣告无效。经过无效宣告程序的锤炼,我的专利网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红网:作为“中国专利第一人”,您在这些年对专利钻研的过程中,有哪些心得和经验?
  
  邱则有:总结自己做专利的过程,就是一个“感到自己特别笨”的过程和“从痛苦到轻松不断刺激的过程”。其实知识面不够的时候才觉得笨,当涉猎越来越多的知识后,当有了新的思维后,才发现前面怎么那么笨。
  
  在一个个不懂的问题被克服,一个个难关被攻破的后,你就会觉得自己上了一个台阶,当你一层一层进入更高的境界以后,就觉得越来越轻松,从痛苦到轻松,是一个不断刺激的过程,这种刺激会让你越来越有成就感,思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开阔,当你的知识面越来越宽的时候,所有的难题都再成其为难题了,你就到了一个自由王国了。
  
  技术的持续更新,让我的产品一直占据着市场的最高端,公司的产值也由以前几十百多万元,一跃而上到几千万元,2008年过亿元,2009年达到了2亿多元。这种连年的大幅度增长是巨星以前连做梦也不敢想的。
  
  我成功了,但我并不满足于此。
  
  现在我除了主营实业及专利许可收费两项收入,又新添了一项业务,即给别人做专利战略咨询,我有一个小团队,专门跟着我做知识产权,而且现已涉足经营产业专利布局,帮助有需求的企业进行专利产业化等工作。
  
  更有意思的是,自2003年维权开始,70%的被诉对象最后成了我的合作伙伴,他们向我缴纳专利许可费,目前我每年专利许可费的收入就达到3000多万元。但一个个专利官司的胜诉,我并不感到轻松。面对我国空心楼盖行业侵权之风盛行,我越来越担心无序的竞争,最终会导致没有企业再愿意投资进行技术开发,整个产业会因没有后续发展潜力而倒闭。
  
  一个人的发展不是成功,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才是成功。俗话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现代成功的企业是能够创造和制订规则,让别人去追随、去遵循的领导型企业,是能成熟地对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商业代运作的行家。我开始思考如何让专利标准成为行业标准。
  
  温家宝总理曾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生产力。”因此,我认为,在本行业建立专利产业联盟,才能更好地保护本产业,引导着本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