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湘江保护 亟待流域生态补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月桂 张尚武 柳德新 编辑:杨洁 2013-11-03 08:39:45
时刻新闻
—分享—

  美丽的东江湖。(资料照片)郭立亮 黄小兵 摄影报道

  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我省重点湖库水环境保护工程。(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张京明 摄

  10月28日, 2013年东江湖“巨网捕鱼”活动在资兴市白廊乡中洞渔场举行,上千名移民和游客参加了 “金秋捕鱼节”。近年来,资兴市投入3000多万元在该湖放流鱼种过亿尾,每年产量达1.5万吨,为移民增加收入过亿元。  李细万 摄

  本报记者 周月桂 张尚武 柳德新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千里湘江,逶迤北去,联接起沿岸上下游的67个县市。

  虽然共饮一江水,上下游的投入与收益并非对等。下游百姓尽享用水之便,工农业生产因水得利;上游作为水源地,周边山上绿化,两岸很少办厂,地下矿藏禁采,水中限制养殖。

  可见,为保母亲河一江清水,上游放弃了许多发展机会,理应得到更多生态补偿。近年来,湖南省湘江流域相关县市建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上游“捧着金碗讨饭吃,饿着肚子保生态”

  森林环绕,水质清澈,东江湖位于罗霄山脉南端的八面山西坡、湘江支流耒水上游,远离工业污染,俨然世外桃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东江湖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地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水源地。湘江每遇严重污染、季节性枯水,东江湖便临危受命“补水”。

  然而,这个对湘江流域至关重要的人工水库,却让库区居民及周边县市感到不堪重负。

  “有林不能砍,有水不能渔,有矿不能开,我们这是捧着金碗讨饭吃,饿着肚子保生态。”资兴市黄草镇前程村村支书欧晓亮,一语道出了东江湖库区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矛盾。

  东江湖4719平方公里的流域内,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水电资源,煤、铁、钨、金等地下矿藏丰富。2002年省人大颁布《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之后,东江湖成为全国首个立法保护的大型水库,随着生态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保护被列为重中之重,多种产业被限制发展。

  郴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蒋红彬介绍,自2002年起,资兴、宜章、汝城、桂东4县市对东江湖流域开展了多次矿山环境污染集中整治行动,依法取缔关闭非法矿点160多个,取缔油污船110多只,逐步开展网箱养殖退水上岸工作,减少水面养殖污染。严格控制东江湖流域内新上建设项目,先后否决了46个可能影响东江湖水环境的建设项目。2006年之后,东江湖流域禁采区内不再批准新上采选项目。

  与此同时,生态建设投入不断增加。郴州市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向上争取资金等,多方筹资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仅资兴市每年直接和间接投入东江湖保护的财政资金就在1亿元以上。

  “东江湖流域涉及3县1市60多万人,都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蒋红彬说,桂东、汝城是国家级扶贫县,宜章是省级扶贫县。林业和矿业本是流域内传统产业,为保护好东江湖,产业经济开发受到极大制约。他担心如果得不到补助,新的贫困可能再次产生。

  生态公益林每亩每年补偿20元,标准过低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前程村的稻田在上世纪80年代修东江水库时全部被淹,只剩下8000多亩山林,这些山林和湖区宽阔的水面于是成为全村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上世纪90年代,为保护东江湖生态,前程村5500多亩山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每年每亩给予3.5元生态补偿,2010年后补偿标准提高到10元,发到林农手中是每亩8.75元。村支书欧晓亮认为,相比每亩山林平均年收入150元左右,这个补偿标准实在是太低了。资兴市林业局副局长李焕明说,从今年开始,资兴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至每亩20元,但即便如此,仍旧是明显偏低的。

  2012年,为了减少水面养殖污染,资兴启动网箱养殖“退水上岸”计划。“上岸”的渔民,得到每平方米网箱40至80元不等的补偿。欧晓亮说,这只能算是弥补了当年投入的损失,但移民就此失去生计了。资兴市东江库区管理局的吕欣荣称,即使按当前并不算高的补偿标准,资金也不够,今年“上岸”的网箱还有许多没有补偿到位。

  如今,前程村大部分青壮年均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我们愿意保护好东江湖一湖清水,但饿着肚子也保护不好生态,希望政府能多补助老百姓。”

  “东江湖没有建立可持续的补偿制度,又未从水力发电等开发利用收入中提出任何资金作为保护经费,仅靠市县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 蒋红彬称,未来的生态治理与建设资金缺口仍深不见底。

  据介绍,保护东江湖一湖清水,当前急需加强东江湖水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启动东江湖机动船舶油污染治理工程、湖区及流域内各乡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等,但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工作无法开展。据初步估算,东江湖生态保护和流域污染源治理约需18.98亿元。

  长期的生态投入无法获得经济回报,未来的生态建设资金缺口巨大,这种现象在整个湘江流域并不鲜见。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建立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呼声强烈。

  省林业厅也建议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森林为湘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省林业厅资源林政处副处长蓝成云称,尽管中央和省级财政2013年对国家级和省级公益生态林提高了补偿标准,但标准仍偏低,按照公平标准、投入标准、产出标准及参照周边省份补偿情况,建议我省公益林补偿标准应提高到每亩每年30至50元。

  尽快建立中下游受益区对上游保护区补偿机制

  “我汲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为了湘江流域共同的未来,迫切需要尽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中下游受益区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补偿机制,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9年,环保部与省政府签订的《共同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协议》,对我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省委省政府发布的《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我省要建立多领域生态补偿和共建共享机制,重点推进湘江上下游间实行转移支付等改革实验;2013年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湘江流域保护条例》,省委、省政府将湘江流域保护工作列为省政府“1号重点工程”,更明确规定我省要建立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目前,省财政厅、省环保厅正加紧制定《2013年湖南省湘江流域水质目标考核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推动湘江流域所在市县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我省建立湘江流域水质目标考核生态补偿机制已基本具备条件。”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刘益贵称,近年来,我省已在湘江干流和一级支流13个跨市界断面,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为湘江流域开展生态补偿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而河北、山西、安徽等地已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为湘江流域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经过长期理论论证与实践探索,我省在推动生态补偿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已初步建立起“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建设”等财政补助制度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省林业厅介绍,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保护了湘江流域主要干流及支流、大(中)型水库。湘江流域林业用地面积9022.66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47.27%,共区划界定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3475万亩,2013年该区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为5.44亿元。

  东江湖已于今年被纳入国家重点流域和水资源生态补偿试点,国家将在东江湖开展多元化补偿方式探索和试点工作。省财政厅表示,将继续加大中央资金争取力度,推动湘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尽快实施,并给予东江湖重点支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