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全球视野中的大湘西宏图 《大湘西》畅想绿色梦

来源:新华网 作者:明星 编辑:高芹 2013-10-15 11:17:34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湖南频道长沙10月14日电(记者 明星)大湘西,是湖南名副其实的“脸面”,更是中国大陆的绿心。这一块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主要涵盖湘西州、张家界、怀化三个市州和邵阳部分县市。然而,也就是这样一片大地,却是湖南主要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美丽湖南梦,难点、焦点就在于大湘西。

  大湘西该往何处去?湖南经视为此专题推出的2013大型报道《大湘西》,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对大湘西地区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探究,报道吹响了大湘西锐意前行的号角,引发了全省人民对大湘西魅力绿色之梦的畅想。

  十年之约在花瑶

[NextPage]

  《大湘西》挖掘出湖南的世界级资源

  湖南经视六十集《大湘西》专题节目,全景式的展现了湘西州、张家界、怀化的发展面貌。

  从2011年推出年度报道《湘江母亲河——东方莱茵河之梦》后,2012年湖南经视再推力作《天下洞庭》,到今年的《大湘西》,完成了高端主流宣传的地域发展三部曲。今年的《大湘西》报道,从武陵山片区获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为出发点,带着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大湘西地区走出一条生态、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的发展之路的嘱托,带着对大湘西人民的深情厚谊,历时9个月制作播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大湘西发展凭什么?湖南经视在《大湘西》报道中率先挖掘、梳理出一批世界级资源:大湘西,39县市区山同脉、地同形、人同宗。汉、苗、侗、瑶、土家等多民族近2000万人口。从“中国的马丘比丘”老司城到中国南长城,从“夜郎古国”到“东方庞贝城”,从苗疆高腔到侗寨大歌,一路风情一路浪漫。王村、茶峒、里耶、浦市,四大古镇今犹在。

  天子山顶,记者严玉婷和郭智军爬上了一处悬崖边拍摄最佳景色。

  大湘西在湖南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湖南仅有的两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和崀山,都在大湘西地区;而湖南目前在申遗的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凤凰区域性防御系统、老司城和侗寨,也都位于大湘西地区,由此可见在生态和文化两个方面大湘西地区都是湖南的高地。通过纪录片的方式,大湘西的美深深的印入了观众的脑海。

  不仅如此,《大湘西》还将镜头对准大湘西的人文环境,沅陵的二酉山“大秦藏书洞”,是秦末的遗存;龙兴讲寺始建于唐代,可以说是全球最古老的“学院”;还有古黔城及始建于唐代的芙蓉楼,明清时商贾云集的黄金口岸——洪江古商城,抗战时期美军援华“飞虎队”的驻地、日寇洽降的所在地——芷江等等。节目系统介绍这些名胜,有利于改变人们“湘西自古落后”的成见,看到其文脉深广、商贸繁荣的另一面。

[NextPage]

  《大湘西》不仅有风景 更记录了最美丽的湘西人

  没去过湘西的人,对于湘西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那部影响几代人的“湘西剿匪记”上。湘西人野蛮、不讲理的形象,就这么先入为主的印在许多人心中。《大湘西》不是一部风光片,通过连续观看播出的几十集,观众会发现这部电视作品更注重人,尤其是基层的人。但凡看到节目的观众,都会认为湘西人比风景更美丽。

  凌晨四点起床,凌晨五点赶到位于靖州县排牙山国有林场的一处路口,和送饭的妻子吴玉萍会合,寻找她的守林员丈夫黄会君。等到这一段拍摄结束了,晨曦刚刚出现,大地与天空显出初醒时的美丽,这是记者杜寅的一段拍摄经历。报道《大山夫妻守林人 三十载呵护绿色》讲述了这对夫妻守林人的生动故事。很多电视观众看后忍不住淌下热泪。

  除了坚守护山的守林人黄会君夫妇,《大湘西》中还有从英国留学回湘西州在基层任职的“海归副镇长”向瑶雪;有在张家界景区大拆迁中的“倔老头”张佩钦和他的侄子覃正球……作为一个探讨发展之计的电视专题片,把这么多的镜头对准了基层的人,就是要向大众宣传,“中国梦”无处不在。

  最有意思的是,节目还记录了新晃县夜郎公园成百上千遛画眉鸟的人。画眉不仅是新晃的县鸟,也是古夜郎国的图腾;在这个四万人的县城里不仅有四、五千人养画眉鸟,更是因此形成了“一条龙”的画眉鸟经济链。《画眉鸣啼夜郎国 文化成金子招牌》这篇报道,避开夜郎国的争论与“重建”,提炼了新晃县寻常市民的“夜郎气质”。

  采访中国杂交水稻源地

  新闻因人而生动。位于大湘西的怀化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发祥地,《大湘西》把聚焦点放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上,用一幅幅画面记录袁隆平在怀化安江农校工作30年的平凡故事。节目还介绍了“大秦藏书洞”附近的二酉山:一个只有500来户的小山村,竟走出40多个专家、教授。还有辰溪五宝田村的“80后”村支书肖香武,通道芋头侗寨的大学毕业生、“80后”女村官吴晨年,把芷江毕河侗寨建成侗族文化街而使全村人致富的上门女婿唐宏念……正是这里的人才一茬接一茬,才挺起了大湘西、湖南乃至中华民族的脊梁。

[NextPage]

  《大湘西》论证了一条发展的可行之路

  很早,就有人知道大湘西很美甚至很神秘,可是,发展之路的探索却一直有着各种争论。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获批之后,湖南省委对大湘西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走一条生态、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的道路。《大湘西》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对这一观点的丰富论证,从它的资源和优势,到它的现实与追求,人们开始对一个绿色魅力湘西梦有了一个更一致的追求。

  当前,大湘西面临前所未有的五大历史性机遇:西部大开发新十年、中部崛起国家战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国家扶贫开发集中连片扶持、国家旅游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与全省湘西地区新一轮开发。机遇稍纵即逝,大湘西对此必须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利用资源优势,进行跨越式发展,湖南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此,报道突出了绿色的森林产业的优势。大湘西境内有雪峰、武陵二山,森林覆盖率达六成,是南方的重点林区,其冰糖橙、金秋梨及靖州杨梅等享誉海内外。节目既介绍了国有林场的忠诚卫士,又介绍了“林改”改变了林农生活,林农通过“绿色致富”,山林成了“绿色银行”;水果产业也获得重点关注,如靖州拟将万亩杨梅林基地打造成“世界杨梅之都”,中方县桐木镇的野生刺葡萄,拟打造成南方“吐鲁番”,对安江的金秋梨、黄桃等也单独做了一集……这些,既突出了大湘西的优势,又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

  2013年7月,通道县的皇都侗寨 里,严玉婷正在准备用摇臂出镜。当时天气真的很热,侗装里三层外三层的套着,真的很热。

  大湘西在发展,邻近的重庆和贵州更是争前恐后,不甘示弱,“四大古镇”第一篇边城茶峒,是位于花垣县省际边界的一个小镇,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而知名。在现场,记者严玉婷敏锐的发现了一件蹊跷事:湖南这边所修的翠翠雕像,和清水河对岸重庆地界所修的二佬雕像,为何没有遥遥对视呢?正是探究这样一个看似很不经意的现象,湖南和重庆对沈从文资源曾经的争夺,而今如何打造“大边城”旅游,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思考跃然而出,这一集的名称就叫做《翠翠二佬隔江望 三省争出大边城》。

  作为大湘西的旅游龙头,对张家界市的报道大方向一开始就是明晰的,这是一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是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如何迈上国际旅游目的地成为当仁不让的主题。所以这一篇章的报道涉及了张家界的景观、城市、酒店、服务业、创意、演艺、航空、体验式旅游等多个方面,以《瞄准未来二十年 国际目的地成型》作为收尾,成为一篇有序的张家界迈上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大论文。

  《大湘西》是湖南经视地域报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兑现了一个媒体对高端主流宣传的承诺。用生动的方式思考发展问题,既为决策者做好瞭望,也为大众增添了湖湘认同感与自豪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