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今天我代班投递 湖南邮政公司开展党员干部走邮路活动

来源:红网 作者:刘怡斌 周玲 编辑:王娉娉 2013-09-26 14:14:48
时刻新闻
—分享—

(省邮政公司党员干部卢科、易志强等当起了“代班员”)

  红网记者 刘怡斌 通讯员 周玲 怀化报道

  “三道河,十八弯,铁脚板,铁扁担,邮情悠悠二十年……”怀化市麻阳县郭公坪乡苗乡人民口中,有这么段顺口溜在一直流传。受台风“天兔”影响,麻阳县已连续几天风雨交加,但这丝毫不影响郭公坪乡苗胞的快乐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天气再恶劣,顺口溜中传唱的主人公——郭公坪乡投递员朱孟祥都会按时给他们送来外界的信息、远方亲人的问候,以及他们需要的生活品,只是他们不知道,9月25日,来给他们送这些的,另有其人。
  
  郭公坪乡位于贵州铜仁、吉首凤凰县交界地,距麻阳苗族自治县城60多公里,是一个十分贫穷偏僻的小乡,19个村都坐落在大山沟里或山上。2009年前,村里都不通公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靠朱孟祥一双“铁脚板”、一副“铁扁担”解决村民与外界沟通的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湖南省邮政公司开展了百名干部下基层、为职工办十件实事等一系列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了进一步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使服务人民群众成为党建工作的鲜明主题,省邮政公司要求全省邮政党员干部主动走走邮路、接接地气,亲身体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最美麻阳人”之称的朱孟祥负责的投递段道就是其中一影。9月25日,省邮政公司党员干部卢科、易志强等接过了朱孟祥的邮包,当起了“代班员”。
  
  朱孟祥是郭公坪乡土生土长的米沙村人。全乡有19个村,108个村民小组,1.5万人口,只有他一个乡邮员。他负责的邮路全长100多公里,是麻阳最偏远的邮路。郭公坪乡有一大山谷叫泸冲界,界有多高,当地苗民有这样一句民谣:泸冲界,上下十八弯,离天只有三尺三,上山难,四肢着地苦登攀,累倒几多英雄汉。朱孟祥从1989那年起开始跑泸冲界邮路,靠一双“铁脚板”,一根“铁扁担”,每天挑着40多公斤的邮件,天晴下雨、刮风下雪,不间歇地淌过三道河,翻越十八弯,奔走在泸冲界邮路上,用扁担挑起对苗乡人民的大爱。
  
  米沙村有一个没有双脚的残疾人叫黄前群,20年前残疾只想寻短见,朱孟祥知道此事后,找他谈心,鼓励他要身残志不残,要他开个小卖部谋生,黄前群说:“我没脚不能站立,只能半躺着,怎么卖东西?”朱孟祥便帮黄前群开了个门面,替他办了经营许可证,然后又帮他在乡里进了一些日用品摆到柜台上,告诉黄前群各种商品的价格,他把王前群推到柜台里一张靠床上半躺着,交给他一根带钩的竹竿,客人买东西,就用竹竿钩给他……
  
  为了帮助黄前群开店,朱孟祥经常从乡里批发一些日用品,充当义务供应员,一当就是18年。朱孟祥不仅帮黄前群进货,还帮他打扫卫生,有时还帮他洗衣做饭。在朱孟祥的扶助下,黄前群还被评为县里“身残志不残”的先进典型。黄前群离世后,接替他店面的弟媳妇刘其梅仍是朱孟祥帮扶的对象,这不,接到她电话后,朱孟祥就将她店里需要补的货准备好,交给今天的“代班员”送来了。
  
  从刘其梅店里出来,朱孟祥带着“代班员”跳上一条铁船,原来,邮包里的《湖南日报》、《湖南科技报》需要送到河对面的岩大门村。尽管村里通了公路,但由米沙村到岩大门村,最省时间的办法就只有坐船过河,为此,朱孟祥也只能放弃摩托车,继续他的步班。
  
  将《湖南日报》送到村支书家里后,朱孟祥带着“代班员”走起了山路。当问起二十多年是如何在这条邮路上坚持的,朱孟祥打开了话匣子。他向“代班员”介绍起了步班邮路的艰辛、惊悚和“刺激”。他说,从郭公坪到野鸡坪,要爬泸冲界、野鸡坪界两座大山,要过三道小河。小河都没有桥,苗家人只在小河里用岩头垫着,一步一岩的跳过去。刚开始朱孟祥不习惯,担着邮件又不会跳,常常跳空脚,落到河里,把下半身都打湿了。春夏涨水,跳岩被水掩盖,河水涨了,朱孟祥只好脱鞋。卷裤把邮件举在头上淌水过河。到了冬天,跳岩结冰很滑,朱孟祥不敢跳,又只好脱鞋、卷裤冒着刺骨的冰水过河。
  
  二十年来,无论山洪涨水,寒冬结冰,都挡不住朱孟祥坚强的脚步。他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小河涨水了,有齐腰深的水,担过去不行了,他脱掉外衣外裤,把邮包举上头顶淌水过去,送一包过去,转回来又举一包,来回要过河4趟。18岁那年春天,小河涨水了,他顶着邮包冒着湍急的河水刚到岸边,脚下一滑,被冲出几尺远,幸好抓住一根藤条,爬上了岸,衣服全湿了……
  
  山路上走了近半个小时才看到有人家,朱孟祥开玩笑地说:“今天总算有人能陪我说上几句,平时邮路上与我为伴的就是些虫啊、蛇啊,实在无聊的时候,我就只能自己唱歌了!”聊着聊着就到了吴大爷家,今天“代班员”给他送来了新一期的《湖南科技报》。别看吴大爷年纪大了,在朱孟祥的推荐下,他还一直通过看报来种田、养猪,一年下来,他还能创收近万元。
  
  一趟邮路下来,“代班员”除了完成正常的报刊、信件投递,每到一处都不忘真诚地询问村民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意见。“代班员”感叹:“邮政党员干部走邮路、接地气,沉下基层了解一线员工艰辛、了解百姓用邮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将百年邮政服务百姓的宗旨贯彻始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