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霞凝港通江达海。严其政 摄
青竹湖服务外包基地。长沙市两型办供稿
红太阳光伏生产线。周柏平 摄
两型社会建设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是应有之义、必由之路。没有改革,两型梦想就会成为两型幻想。
改革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根”与“魂”。从经济转型到改善民生,从促进社会公正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5年多来,一项项改革不断铺开,改变着湖南的面貌。
本报记者 田甜
改革,要先行先试
两型社会建设,无可循轨迹,无现成答案。长株潭试验区没有大笔专项资金,惟有国家赋予的改革“先行先试”之权。
“改革是国家对长株潭的最大期待。不能重项目、轻改革,把试验等同于装几盏太阳能路灯,应该首先在体制和机制为全国探路。”省长株潭试验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湘平的话掷地有声。
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型社会建设标准、考核体系、协调机制和组织架构。2011年6月,12项两型社会建设标准新鲜出炉并在全省推行。
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GDP评价机制改革试点。2011年底,长沙市岳麓区在全省率先制定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将绿色GDP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为经济发展戴上绿色“紧箍咒”。现在,包括24个具体指标的绿色GDP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今年内将在长株潭三市试行,并逐步向全省推广。
在全国率先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约束污染排放和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日益显现。
2012年7月,全省试行居民阶梯式电价,半年来,全省居民生活用电累计节约用电2.83亿千瓦时。2012年7月,长沙市试行阶梯式水价,中南大学通过水平衡测试,查找跑冒滴漏,堵住了漏水的管道,一年节水价值200万元。
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截至2012年底,全省城市新建建筑设计在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累计建成节能建筑4.75亿平方米。株洲云龙发展中心采用错位通风弓设计,利用热压带动办公区域的自然通风,整个建筑设计节能率超过60%。今年3月,省政府下发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年内我省将重点推进37个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创建计划和项目建设。
改革,敢于啃硬骨头
“改革中要特别注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省长株潭试验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晓红认为,“改革只有抓住关键,才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产业转型升级机制改革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2012年,我省编制出台了《湖南省两型工业准入、提升即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参照准入标准,2012年,全省共淘汰水泥、有色、建材等行业249家产能落后企业,400多家企业与40家节能机构签订能源管理合同,118家工业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考核,湖南的产业绿起来了。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改革涉及千家万户,难度大,但要迎难而上。株洲攸县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农村环保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等四分模式,村舍田埂都非常清洁,百姓满意度超过95%。湘潭市积极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2.2万口。现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以及再生能源利用改革方法正在修改完善中,农村的环境将会更洁净。
在全国率先推出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环境从“无价”到“有价”,保护生态有补偿,破坏环境须赔款。长沙市率先在2012年3月实施境内河流生态补偿办法,补偿金额达到1160.5万元。年内,我省将出台湘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办法,实施长株潭试验区湘江流域森林及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试点方案,实施“矿山复绿”行动。
探索排污权交易价格标准体系制度,用市场方式使节能减排能赚钱。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生产中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途径,原先排污权交易中心购入的排污指标也用不上了。7月29日,这6家企业以每吨6000元、8000元的出让价格,出售之前购入的每吨720元、840元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污指标,通过出售富余指标,获利颇丰。
今年,我省要完成湘江流域8市工业企业排污权初始分配,开征有偿使用费,全面实施市场交易,并开展碳交易前期工作。
改革,最重要是惠民生
两型社会改革搞得好不好,要老百姓说了算;两型社会建设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要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受益。
过去“老大黑粗”的老牌工业城市株洲,而今早已旧貌换新颜。截至今年6月,株洲累计关停污染企业162家,拆除烟囱354根。现在的株洲,天蓝水净,处处鸟语花香。
土地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协调土地使用,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作用?
湘潭县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九华开展“先征后转”土地预征机制试点,大力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流转。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高塘村试水“征转分离,先征后转”,将村民集中居住,通过村集体出资控股和吸纳村民参股,注册成立了大禹实业有限公司,村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近1900名村民成为了“股东”。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还一片洁净的天空,绿色出行改革正在不断推进。株洲、常德等实施了自行车租赁试点,办卡市民超过22万人。年内,长株潭三市的公交车、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清洁、新能源化,公共客运行业未达标的燃油动力车将全部报废。以前的公交车都是买票上车。常宁县的公交车却全部免费,年载客量达到3300多万人次,减少了私家车出行,既惠民生,又节约能源。
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已渐入“深水区”,但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期待着,湖南的两型社会,明天更美好。
手记
抓住“牛鼻子”
本报记者 田甜
两型社会建设,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如何用好机遇、应对挑战?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改革。
抓好了改革,就抓住了两型社会建设的“牛鼻子”。敢为人先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担当精神。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敢为人先,就是要先行先试。敢于探索、创造,敢于比别人先行一步,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湖南的两型社会建设,是把先行先试融入到发展与改革之中。
从“顶层设计”着手,我省率先建立两型社会建设标准、考核体系、协调机制和组织架构,明确了两型社会方向、目标和路径;在具体措施上,我省屡出实招,率先出台阶梯水价、阶梯电价、排污权交易等机制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两型社会建设的步伐不停止,改革的步伐也就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