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开门纳谏”还需保持谦虚的态度

来源:红网 作者:雷鹞 编辑:叶鹏 2013-08-17 00:05:10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14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一段活动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和措施。刘云山强调:“开门听意见、找问题要有诚恳的态度,欢迎提意见、敢于听意见,听不到意见、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8月14日新华网)
  
  “纳谏”也称“纳言”,是指接受、采纳他人的有益意见或建议。其内容十分广泛,从古代帝王采纳群臣的谏言,到现在领导听取群众的建议,同事、同学、朋友之间的相互听取、采纳对方的规劝等,都在其范围之列,纳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的优良作风。
  
  早在远古时代,舜就设立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缺点和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终于成为了一位受人爱戴的部落首领。“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伟大先哲孔子告诫世人的话,意思是,“受到墨绳规划的木头容易取直,接收他人规劝的人容易变得圣明。”而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丞相魏征任职间,先后进谏200余事,大多数都被李世民采纳,正是因为他的虚心纳谏的态度,才开创了被历代政治家所推崇备至的“贞观之治”,他也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一代明君的代表。
  
  虚心接受群众意见或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向来是我党“强身健体”的一贯原则。毛泽东同志在1943年就曾指出:“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故而,能够倾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凡是有益于人民的意见就采纳,凡是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就去做。尤其是对自身的错误,绝不文过饰非,把责任推给别人,而是敢于正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如在军事战争时期我党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纠正,建国后对文化大革命的纠正,以及对冤假错案纠正等,无不彰显了我党光明磊落和虚怀若谷的广阔胸襟,从而也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现在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平时容不得群众的不同意见,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更有甚者“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一听到对自己的批评、建议,便暴跳如雷,久而久之,人们纷纷退避三舍,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自古到今,这种“谦受益,满招损”的事例比比皆是。如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范增的劝告,终于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还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把老将黄忠叫做“老卒”,又把东吴大将陆逊看做“孺子”,目中无人,结果落得个败走麦城,人头落地的悲惨结局。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察不到自己的问题或缺点,他人反而容易看的清楚。因此,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只有态度谦虚,人民群众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或建议。并且所有党员干部还要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广开言路,从善如流,集中群众的智慧,在改正自身缺点,改进工作作风的同时,切实解决好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文/雷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