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凌晨4时,月朗星稀,西北大地一片静寂。第二炮兵某基地50余名抗震救灾官兵向重灾区悄然挺进,目标——永星村。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梅川镇的这个偏僻山村,在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全村89户,24人遇难,上百间土坯房,几乎全部受损倒塌。
亲人没了,家也没了,备受打击的乡亲们痛不欲生,但更让他们担心的是,西北夏季天气变化无常,倘若遇到雷电暴雨,穷乡僻壤连个躲的地儿都没有。
抗震救灾,抢救人员是第一位,更要防止次生灾害伤害群众。该基地抗震救灾任务指挥组决定:为永星村受灾群众搭建60顶帐篷,时间越短越好!
一声令下,奔袭几百公里的官兵顾不上休息,披星戴月紧急出动!
永星村村子不大,村民却分布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区。山高坡陡,余震飞石,不足一米宽的山路经过前期雨水的连续洗刷,变得泥泞不堪。
搭设帐篷并不难,难就难在把3吨多重的帐篷和救灾物资运送到数十个点位上。爬坡上山,啥运输工具都不好使,只能用人力,一顶顶帐篷全靠官兵肩扛背顶手抬,翻山越岭背上山岭。
上士赵志刚尽管患有严重腰椎尖盘突出,仍扛起近百斤的帐篷往山上走,路窄、坡陡、山高、弯急,他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新战士游伟平文静腼腆,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却成了“拼命三郎”,经过陡坡时,便弓着腰靠肩扛、背顶、手托,把帐篷“顶”上山。手掌磨破了,膝盖出血了,他连哼都没哼一声。
永星村6社距离村委会最远,往返近30公里。一大早,15名官兵扛着11顶帐篷上路了。3小时后,他们抵达目的地,来不及吃饭喝水,开始了搭设帐篷的又一轮突击。
50名官兵,火线突击12小时,大家用肩膀扛出来的60座“帐篷屋”在16时前全部搭建完毕,好像一朵朵蓝色的花朵,开在残垣断壁之间,也开在乡亲们的心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爷握住官兵的手,感激地说:“子弟兵来了,心里就踏实了。” (通讯员 李永飞 孙二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