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娴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好愿景令人遐想与振奋。建设美丽湖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湘儿女推进“两个加快”征程上的新愿景。今年,“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湖南”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为今年全省要抓好的6个方面工作之一。如何建设美丽湖南?6月7日,省政协常委、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朱有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认为,美丽湖南是美丽中国的湖南篇章,建设美丽湖南,是湖南科学发展的最大优势与竞争力。要推动美丽湖南建设,需系统谋划,因地制宜。
建设美丽湖南,具有良好的基础
朱有志说,建设美丽湖南,是呼应美丽中国、推动湖南发展的一个新举措。
建设美丽湖南,我们有良好的基础:
美丽湖南首先体现为自然美。湖南自然生态基础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青山绿水就是湖南的特殊优势。武陵山脉、雪峰山脉、罗霄山脉环抱湖南,洞庭湖通江达海。在环保总体评价方面,湖南在全国位居第五位;拥有国家级风景区22个,也是位居全国前列。
美丽湖南内涵丰富,不仅仅指自然美和生态美,而且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
从经济发展来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发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湖南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GDP连续几年名列全国前十位。这是建设美丽湖南的重要物质基础。
从政治层面看,湖南肩负着党中央交待的一项重要任务——“两型社会”建设。这是国家的一项宏观战略决策,也是一次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探索。5年多来,长株潭城市群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发展模式、社会形态上都产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全国率先从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评价体系、各项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对“两型社会”建设进行配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湘江流域、洞庭湖的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整治湘江重金属污染,要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洞庭湖关闭230多家造纸企业,水质逐年好转……可以说,“两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为美丽湖南打下了重要基础。
建设美丽湖南,是一项系统工程
朱有志认为,建设美丽湖南,将成为湖南科学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竞争力。然而,真正建成美丽湖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高层的战略选择凸显建设美丽湖南的决心。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晰有力地强调,要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湖南。建设美丽湖南,已成为湖南在科学发展道路上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高层的决心是否转化为现实中的动力与实践?朱有志认为,其中也许会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舆论加大宣传与监督,呼吁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认识,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
其次,在政策法规上做好配套,在工作作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多方面采取联动措施,使美丽湖南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三,建设美丽湖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如湘江治理,省委省政府下了很大气力,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湘江治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由于大量历史环保欠账,以及湘江流域管理政出多门,这都需要建立由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及流域内地方政府组成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各部门的协调和行政区域的协调。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既需要政府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资金方面,就可引进广大有能力、有水平的企业,加快治理湘江的步伐,让我们的母亲河成为美丽湖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最终,要形成一套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的自律机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企业可能会带来污染,不利于美丽湖南的建设,对此,相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形成一套既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又能满足企业生存需求,更符合美丽湖南建设要求的经济规则。这样,才能在推动美丽湖南建设的同时,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同时,良好的经济基础又反过来加快美丽湖南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针对我省在环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朱有志认为,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而这些与美丽湖南的要求所不一致的地方,恰好值得我们倍加关注。首先,打造美丽湖南的宏观要求应与我省发展的历史条件挂钩,客观看待现有问题;其次,正是因为要努力建设美丽湖南,才要与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不一致的步调、不协调的表现做持续斗争。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问题不足为奇,勇敢面对问题才是应有的态度;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梳理问题,逐个解决问题,不断产生新变化,从而实现建设美丽湖南的最终目标。
建设美丽湖南,“四大板块”要因地制宜
当前,湖南经济发展已呈现出四大区域板块的布局特点:环长株潭城市群、大湘南、大湘西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建设美丽湖南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在激活四大板块发展活力的同时,又做到确保环境质量?
朱有志认为,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特色,也就有不同的任务与要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需因地制宜,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努力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经济优势互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大湘西的武陵山片区,要脱贫致富就必须要加快发展,加大开发力度,这样就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对此,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实现自然生态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大湘南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作为自身发展定位,正在加速崛起,因此,如何把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就变得尤为重要。要选符合环保标准、符合美丽湖南建设要求的好项目,从源头上遏制污染;同时,一旦出现环境问题,也要有及时解决的办法与措施。
洞庭湖片区近年的发展有目共睹,环境比前些年有了明显改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清理历史旧账,另一方面要及时解决各种新问题,如农业垃圾、生活垃圾等对环境造成的新破坏。同时,对于太湖、鄱阳湖等地建设中的一些好经验,可以多加借鉴吸收。
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环保产业发展也在全省起到了相应的引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采取有效措施,为美丽湖南建设树立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