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综合治理,随着君山华龙湿地逐步显现,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在此栖息的动物越来越多。2018年,洞庭湖越冬候鸟达到22.64万只,比上年增加了18.9%。野生麋鹿由2012年的65头,增加到2017年的164头;长江江豚监测记录数量也达到220头,君山华龙湿地更是成了江豚生活的最佳栖息地。[详细]
曾经的西洞庭湖因外来物种“速生杨(欧美黑杨)”破坏了生态环境,茂密的速生杨成为湿地加剧退化的“元凶”之一。截至去年底,盘踞保护区核心区多年的5万余亩欧美黑杨全部清理完毕。[详细]
湖泊等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本世纪初,洞庭湖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种植外来树种——欧美黑杨的热潮。2017年底,湖南实施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开始清理杨树。对着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专家们根据地表影像特征,便能确认哪些区域的杨树已经被清理。 [详细]
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清除了近8万亩欧美黑杨,取消几百个采砂、装砂码头,坚决关停、改造造纸等企业,退养近万家畜禽养殖场。”2018年全国两会上,杜家毫向媒体介绍洞庭湖专项治理的成果,“水变清了、鸟儿回来了、江豚更多了,这场整治行动得到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