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湖南

开篇语

征文报名

站在时空的维度,打量湖南的脸庞,几分韵味,几分大气,从文明始祖留下的远古传说,到流寓诸贤写下的不朽情怀,代代湖湘志士以身报国,开创从未中断,格调历来保有,情怀始终如一。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的今天,湖南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变革是史诗性的,然而每一位湖南人的日常衣食住行与精神消费,无不深深烙上了湖湘的印记。正如无论下多大馆子,湖南人离不开辣;无论离家多么远,湖南人改不了乡音;无论成就多么高,湖南人忘不掉使命……

为深度发掘湖湘文化内涵,红网开辟“品读湖南”专栏,现向广大网友征集有关湖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各领域的人文解读文章。

作品展示

长沙一夜,留声机里忆歌厅

舞乐笙箫,歌厅正忙。这样的场景,或许依然刻在老长沙人的记忆里。如果说一个家庭的影集就是一座城市的记忆,那么对长沙来说,夜晚的相片,必然霓虹闪烁、灯红酒绿。[详细]

一抔黄土,难掩谒祖之悠悠

那已矗立千年的陵庙大殿仿佛镀上了朦胧的微光。风穿过大殿,香烛之上的袅袅青烟,仍如千年前一般,随着风萦绕庙宇,直上青天。[详细]

万水千山近,天涯亦咫尺

天尚未全亮,头顶晨星几颗,船夫晃悠悠地把渡船摇出。其时一江烟雾,船上灯火映照近处江石,对岸则迷离莫测,争渡的喧哗声清晰传来。[详细]

锦绣几尺,织就诗画潇湘

一尺是迷蒙烟雨,青色的石板与积雨的深巷。一尺是橘州唱晚,北去的江水与枫叶染红的霜。一尺是九重之巅,墨绿的山峰与灵动的湖水荡漾。还有半尺,是金黄的稻浪。[详细]

大湖之南,一株禾苗的史诗扩张

传说炎帝在湖南“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管子·轻重篇》说:“神农作种五谷于淇山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详细]

擦亮湘人的荣光印记

性格,是一种独特的印记。《中庸》开篇有云:“天命之谓性。”天命即是本性,性格在塑造一个人、一个族群的时候,甚至会成为一种最本源的力量。[详细]

溯回沅水,一曲古歌化万物

林林总总的声响,汇成一曲盘亘在沅水之上的千年古歌,怀抱天下,化育万物。被誉为“中华南方文明之源”的五溪文化,正以这种方式流传在怀化这片古老的土地。[详细]

心中有画,一池疏雨也是诗意

从古至今,不论文明起源抑或人口迁移,战争成败抑或王朝盛衰,这些总是和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密切相关。而其中的“天时”既然位居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详细]

人间烟火熏出的湖湘味道

最能挑动味蕾的,往往是最平凡的家常味道。不论是剁椒鱼头的鲜辣,还是腊肉的醇香,抑或是钵子菜的清韵,这些浓淡相宜的美食,无不在岁月的长河里经过一双双手的调配,才终至如今的模样。[详细]

码头边,号角与歌声萦绕千年

在2015年益阳开始大规模建设一江两岸的时候,崔嗲每天都会在渡口码头边一个石台子上坐一坐,长久地看着河面,吸着他的烟杆子,不时应答着在渡口码头来往的熟人。[详细]

更多>>

内 容

要求原创,真实客观,图文并茂,可以以湖南的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领域的现象或新闻热点为主题。 从新闻热点或当前备受关注的现象入手,结合湖南相关的历史、关键人物、故事进行讲述,有论有述,力求文笔优美。

方 式

在红网湖湘文化论坛发帖,并在参与活动帖子前加“【品读湖南】”,作品须图文并排。红网评论部专栏编辑每天会及时在帖子中进行点评,给出修改或反馈意见。 选用或酌情修改后在红网论道湖南频道刊发(时刻新闻客户端首页同步呈现)。

激 励

被“品读湖南”专栏选用超过5篇者,授予红网“品读湖南专栏作者”头衔,并开设专栏(红网论道湖南频道、红网论坛、微湖南APP呈现); 文章发布后,阅读量(统计含PC端、移动端、今日头条号及微信公众平台等)、转载率高的品读湖南稿件,将给予一定的稿费奖励;有突出贡献者,颁发“红网品读湖南年度或季度优秀专栏作者”证书或纪念品, 并将邀请参加“品读湖南”月度或年度审读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

专栏简介

“品读湖南”是红网今年推出的一档解读新闻背后湖湘密码的专栏,立足于新闻时事或热点现象,注重现实启发,述评生动、活泼、感性,具有一定人文关怀。 每周六期,选题上注重主题策划,如目前已推出“大湖之南 文化寻综”系列特辑。

互动交流

品读湖南QQ交流群:595373020

编辑:李子璇 设计: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