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辣椒评论!

校车事故频发是撤点并校的后遗症

新闻背景

  19日7时31分,山东蓬莱潮水镇新机场连接路上发生一起大货车与一小型面包车相撞事故,截至11时许,已造成12死3伤。新华社消息称,事故中的面包车为接送幼儿园小孩的车辆。新京报记者获悉,12名死者中有多名幼儿。据悉:面包车是潮水四村幼儿园拉学生的车,孩子全部是峰山冷家村、小雪村等周围几个村的,事故发生时面包车正拉着孩子去上学。

责编:夏熊飞

农村校车全覆盖是教育公平的第一步

农村校车全覆盖,是城乡利益关系调整,体现着二次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农村教育是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教育,能让农村受益颇多,直接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这有利于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公共服务相对公平。

  

教育均衡发展保证了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迫在眉睫,农村校车全覆盖恰好走出了实质性一步。但后续的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相对均衡,落实好义务教育础资源配置也应当尽快跟进。唯有此,才能通过完成社会再分配,更好的体现教育的公平和效率。[详细]

校车事故背后的“并校之祸”更需关注

我上小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村里学校热闹红火,教师虽有公办民办之分,但大家都很敬业,自带煤油灯上夜自习,很好玩的。但是后来,应该是九十年代以来,坏了,老师不愿呆在农村了,年轻人在城里买了房,千方百计要调回城里,新任职的老师更是打死不愿下乡。乡村的确在沦陷,知识分子逃向城市。这幅图景是惊心动魄的。然而,不幸的是,以校车事故的方式已经夺取并正在夺取那些含苞待放的生命。

  

鄢烈山先生说得好,不少僻远地区特别是山区,仍然需要办教学点,方便适龄儿童入学;只要待遇合适,正规学校毕业的青年肯去教几年的肯定有人。笔者还是那句话,村里不能没有学校,就像家里不能没有孩子。哪怕是个教学点,也能不断播下希望的种子,让乡村变得温暖可爱。层出不穷的校车事故再三警示我们,不能再让那些可怜的孩子长途奔波去求学了。尤其是那些幼儿,竟然要集中在乡镇才能受教育,难道这不滑稽么?不残酷么?[详细]

消失的校园才是事故频发的最大诱因

孩子的上学路为什么变得不安全了?的确与消失的校园有关,这些年我们一味地提倡城乡一体化,一味地倡导均衡教育,结果就是小村子并到大村子,小集镇并到大城镇,一座座小学校、农村学校在逐步消失,学生上学离家越来越远,变得越来越艰难,家长越来越不放心,陪读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消失的校园才是校车事故频发的最大诱因,让六年级以下的小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才是安全的最大保证,这也是让家长彻底放心的最好办法。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生命为代价,不能为了增加几百亩地、增加成百上千个城市人口就让学生的上学路成为“伤心路”,甚至是“不归路”。每个村民组保留一所小学,这不是什么难题,它的投入远远比校车的投入要小,它的安全系数远远比《校车安全条例》要大。[详细]

在家门口上学才能避免幼儿“全车覆没”

为什么从前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农村却几乎村村都有学校和“育红班”,现在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了,却把那么多农村学校关停了呢?害得几岁的小孩子,上个幼儿园都得车接车送?而且,这车——我是说这起惨重事故中的车,还是普通的8座面包车,并不具备专用校车的结实性。

 

仍然没有明确提出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农村的孩子还得到远处去上学、还得车接车送?请原谅我说句不吉利的话:汽车是人造的。人造的就会出故障,就会操作失误。想从根本上降低事故的概率,除了遵守交通安全法,不超载不超速,还得尽量少坐车。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吧。[详细]

  撤点并校,有其现实必要,但撤点并校后遗症带来的苦果不该由最最无辜的孩子们品尝。如果连上学安全都无法保证,上学路成了不归路,这样的撤点节约还有任何意义吗?要么就尽可能地加大教育资金投入,配备最安全的校车、最专业的校车司机,将校车事故隐患降至最低,要么就请把每个村的学校还给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只是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