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半鸭知县于成龙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胡灵芝 编辑:洪政 2019-02-20 16:43:41
时刻新闻
—分享—

  半鸭知县古来殊,为政清廉举世无。

  倘使官员皆若是,黎民安泰乐斯乎。

  这首诗说的是一代名臣于成龙的故事。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吕梁人。康熙称他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乾隆题御书“清风是式。”他清正为官二十多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百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如同一股清流,卓然于世。

  “半鸭知县”是老百姓给他的美称。据清代笔记史料记载,源自于成龙在广西罗城县任知县时的一段故事。

  清顺治十八年,四十五岁的于成龙受到朝廷的委派,到广西罗城县任县令。罗城隶于清廷统治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而且当地万山环绕,瘴疠盛行,从北方到那里为官的“百不一归”。临行前,他对亲友说:“某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话别毕,于成龙就带着简单的行装和几个仆从,骑驴就道,前往罗城赴任。

  罗城县呈现在他眼前是满目疮痍,没有城郭,也没有县衙。仅有6户人家、草屋10余间。一行人只得寄居在关帝庙里,在院子里累土作为几案,每天蹲在地上吃饭。不久,随从仆人大半染疫疠而死,剩下的也告归而去,只剩于成龙孤身一人。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万里惟余一身,生死莫能自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二枪以自防。”他每日仅粗茶淡饭两餐,有时甚至日食一餐,习以为常。

  在生死都不能自主的困境下,于成龙仍是勤政爱民,积极整顿治安,建立保甲制度,训练乡兵保卫县境,并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上疏朝廷减轻当地百姓徭役负担,同时,兴建学校,创设养济院,以教化、救济百姓。罗城县的社会生产生活得以逐渐恢复。

  中秋节快到了,于成龙的儿子从山西千里迢迢到广西去探望父亲,要父亲告假回乡探望病重的祖母。他从家乡带了一只腊鸭。到了罗城,见到了父亲,父子俩都很高兴,但是于成龙为官太清廉了,无钱买肉,只好割了半边腊鸭过了中秋节。过了节,于成龙请假告准。父子启程回家,由于盘缠不够,只好又带这半边腊鸭在路上做菜肴。父子俩靠着半边腊鸭,一路餐风露宿回到了家乡。

  他的同窗好友思恩县令钱能此时也回到了家乡。与于成龙不同的是,钱能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修豪宅,摆宴席。于成龙想要规劝钱能为官要清廉自律,却被钱能吟了首打油诗笑话:

  你我同朝为知县,你吃腊鸭只半只。

  破屋旧舍难入目,真在人前丢脸面。

  父子俩只吃半只鸭子的故事传到广西后,老百姓非常感动,乡亲们就送了个绰号给他——半鸭知县。

  后来,于成龙辗转天南地北,只身天涯清官,不做交际馈遗之事,不带家属赴任,不许仆从挥霍,生活至为清苦。他死后,室内“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除了破旧衣物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四壁萧然,别无长物,见者无不泪下。

  百姓心中有杆秤。于成龙辞世的消息传开后,江南百姓“皆巷哭罢市,家绘像以祀之”;灵柩归葬之日,江南士民数万人,步行相送20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于成龙从半鸭知县到于青菜,其人格、精神,如同北极星,永远光照史册,垂范后人。(泸溪县纪委监委 胡灵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