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长沙打造小微水体整治样板 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编辑:向宏鑫 2019-01-13 09:14:46
时刻新闻
—分享—

  管好“神经末梢” 治好“毛细血管”

  长沙打造小微水体整治样板,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 通讯员 尹慧

  从大江大河 “动脉血管”,到小微水体“毛细血管”,长沙聚焦“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打通管水治水“神经末梢”,为16.03万处小微水体配备“贴身管家”。目前,全市共设立村管小微水体片区河长5462名,成立976支小微水体管护队伍,完成2.3万公里小微水体管护,初步实现“大河小水”无垃圾、无违建、无淤泥、无损毁、无污染目标。

  把脉 16万处小微水体登记造册

  “可别小看这小沟小渠,日常洗涮时能派上大用场。”浏阳市官渡镇竹联村,流水绕着人家转,村民们蹲在水边淘米洗菜、浣洗衣裳。

  这条让竹联人心心念念的故乡的渠,有个勾魂的美名——“浏阳时光里生态渠”,是长沙大刀阔斧推进小微水体综合整治的经典之作。

  “淤泥堆积,杂草丛生,塑料瓶、农药罐随处可见。”竹联村党支部书记吴敬芳介绍,这条沟渠曾是出了名的臭水沟,一到夏天,村民们走近它时都掩着鼻子。“地也喊渴,蔬菜产量不高,口感上不去,家家户户收入打折扣。”无水可用,常年靠种植蔬菜糊口的庄稼人,发愁了。

  广袤的乡间田野,有着“竹联村”式困惑的地方不在少数。长沙登记在册的小微水体达16.03万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水系脏乱差”,让家门口的“母亲河”不堪重负。

  从为水发愁,到为水而战,一场小微水体整治攻坚战在竹联村打响。“生活污水经过三级沉淀后,流到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标准。”官渡镇党委副书记苏杨辉介绍,近年来,竹联村深入推进农户改水改厕,实现全村垃圾分类,建设人工湿地,从源头发力杜绝水体污染源,让水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从人工湿地出来的清水,浇在地里,菜香果甜口感好,游客都爱吃。”村民陈世理提着水桶走进自家菜园,从人工湿地的末端取水浇菜。水活,全盘皆活,脑子活络的竹联人,依水建起了观光菜园、水果公园,浏阳时光里、农耕文化展览馆等地标陆续开门迎客,满满“文艺范”,每年近20万游客“打卡”竹联村,体验乡村野趣,寻觅儿时乡愁。

  施策 “毛细血管”勤洗澡勤治病

  山水洲城,星罗棋布的水网是长沙最亮的眸子。长沙境内有主要河流337条、湖泊14个。

  “我们发现,很多问题表现在河湖,源头却在小微水体。”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曹彪心中有本明白账:河湖治理是一盘棋,既要抓大,也要治细,江河湖泊、沟塘渠坝一个都不能落下。

  “河水流到哪里,河长就管到哪里。”2018年以来,长沙打响小微水体整治攻坚战,出台《长沙市农村水体治理实施方案》,以抓好顶层设计、实施科学治理、落实日常管护、强化督查考核为主攻方向,打出小微水体整治“组合拳”,为水体“毛细血管”洗澡、治病:

  ——让水留下来。乡乡有重点,村村有项目,组组有行动……山塘水库增容、河道渠系增蓄、小微水体增量“齐步走”,千方百计把天上的雨水留下来。2017年特大洪灾过境后,全市完成122座水库、13459口山塘的水毁工程修复,恢复蓄水能力1.2亿立方米。推进长兴、金鸡、白石洞、八家湾等25个水库新扩建,完成4.7万口山塘清淤;疏浚沟渠1.2万公里,整治河道4151公里,修复大小水毁工程3.9万处。

  ——让水活起来。实施库塘相通、河道畅通、水系连通工程,编制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流域枯水期应急水资源调度及水量调度管理专项方案,完成龙王港—梅溪湖水系、后湖水系、圭塘河—浏阳河水系等连通工程。

  ——让水净起来。打出“治污、治乱、治脏”组合拳,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退出养殖场(户)2664户;新建扩建城乡污水处理厂14座,提质改造17座;新增农村三格式化粪池2万余座;打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排查问题337个,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1人,查封涉水企业4家,立案查处非法吸砂船17艘次。

  ——让水美起来。开展“一江六河”水系绿化行动,实施建设项目203个,完成造绿、提质面积313公顷。开展红旗水库、古冲水库、横山头水库、洞庭桥水库等水库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龙王港、圭塘河等城市绿道建设,建成滨水沿河步道120公里。实施长沙县春华渡槽水文化保护和望城区铜官窑水文化传承工程项目,留住美丽乡愁。

  变化 水美村靓带来甜头奔头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欢……一个个小微水体整治“样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移步岳麓区莲花镇桐木村,现代农业公园小微水体管护样板区的美丽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该村以源头治污、定期治淤、铁腕治违、精准治脏、生态治岸为抓手,掀起全域治水、全民护河高潮。

  “沟渠塘坝有人管了,村子变美了。”望着粼粼波光,村民杨文礼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治水释放的生态红利,正裂变出一系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桐木河畔,闲置了一年的菜地,吸引了“莲遇民宿”的青睐。无人问津的3亩荒地披上了“绿衣裳”,建起了共享菜园,每亩地产值在4万元左右,村民们尝到了借水生金的甜头。

  走进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湘江村,218户农户实施“分类分水处理”,按照散户、多户、公共场所进行分类,划分黑水、灰水、污水三类水体,通过化粪池、隔油池、生态池净化处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从政府干、群众看,到民间河长遍地开花,村民们也坐不住了,主动站出来搭把手。宁乡市大屯营镇石家湾社区退休老人朱红九主动请缨,自掏腰包购买6艘竹排,组建民间河长小分队,守护一方水清岸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